要说“油”中大佬,非金龙鱼莫属。
可2月份金龙鱼公布2024年财报,是个季度2388.66亿,当然不是说这个少,而是比上一年降低了5.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也净利润只剩下25.02亿,同比下降12.14%。
作为曾和茅台比肩的粮油巨头,金龙鱼2024年的成绩,实在有些拿不出手了。
2024年已经不是金龙鱼亏的第一年了,而是连续三年亏损,尤其是“油罐车”混装油事件爆发后,金龙鱼更是很难翻身。
金龙鱼上市后给出的业绩一次比一次差,究竟是大环境如此,还是资本运作?
很多人不了解金龙鱼背后,它其实不是国货,而是一个马来西亚华裔的产业。这个人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糖王郭鹤年。
郭鹤年最出名的是糖业和酒店,但万万没想到,金龙鱼也是这位商业大佬创立的。
他的事业遍布各行各业,从白糖、酒店、船务、矿产、传媒、粮油,他们家族手下有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金龙鱼的创立,其实和郭鹤年有关,但关系也不是很大。
那是1990年,大陆的各种企业欣欣向荣,马来西亚颇负盛名的郭家也派人来大陆考察,这个人就是郭鹤年的侄子。
他发现大陆的人,很多吃的都是散装油,大桶的油一般人家又吃不完,生怕因为什么浪费掉了,他就发现了这个商机,自己何不创立一个卖小桶装的食用油品牌呢?
要不然,怎么说郭家能发展到如此一个庞大的地步。郭鹤年听了侄子的商业计划后,毫不犹豫就给他进行了投资。
1991年,中国第一瓶小包装食用油诞生,品牌名称“金龙鱼”。
值得注意的是,金龙鱼是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也是郭氏兄弟的私人粮油产业。
他们在创立之后,花费了十几年时间,改变了中国人小包装食用油的消费观念,借助一级、精品、小包装,逐渐获得了大陆人民的喜爱。
这十几年中,除了铺天盖地的推广和宣传。
郭鹤年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想法,那就是:与其和别人竞争,不如和自己竞争!
2003年时,金龙鱼的销售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00万吨,并每年以平均30%的销量,稳健上升,很快就跻身“全球最优秀的粮油食品加工集团”。
在金龙鱼卖的正火热时,嘉里粮油立马推出了金龙鱼系列的12个品牌,什么“元宝”、“鲤鱼”、“胡姬花”,品种也分为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籽油...
很多人,甚至没有想到这些都是和金龙鱼同一个集团下的。
嘉里粮油集团实行多赛道战略,看的却是整体。
在力捧主力品牌金龙鱼的同时,还发挥整体优势,创立了一个以全国性品牌金龙鱼和地方品牌强力支撑的品牌王国。
简单的说,金龙鱼是全国闻名,而有些品牌只在指定的地区推广,就算金龙鱼下滑,地方品牌也能扶持金龙鱼。
郭鹤年借着中粮在中国全面投资布局,一直是着力打造中国健康食用油品牌了,几乎是登顶中国食用油之最。
很多人也以为,金龙鱼就是中国牌子,对它也十分信赖。
它在食用油界呼风唤雨,甚至被比作是“油中茅台”,并于2020年25.7元/股的发行价格,在深圳上市。
可就是这样一个油中贵族,却被一个“油罐车”事件推上舆论的高峰。
本就持续下降的收益,更是狠狠跌了一个大跟头。
2024年7月份,一个关注食品安全的博主,发布了一个消息,他关注了一辆油罐车半年的行车轨迹,发现它在运送煤油之后,根本没有去清洗,直接就装上了食用油。
我国的一些普通油罐车运输粮油的同时,还运送煤油,基本上液态的什么都承接。
按规定,这些运送化工液体的油罐车,是不能装食用油的。
就算在装过不可食用液体后,要装食用油,就必须需要进行清洗,否则这些食用油里可能会感染慢性毒性副作用的物质。
可这些油罐车接的单子不一样,要是每次装完工业类就要去洗车,清洗一次4000多,对司机来说不赚钱。
反正也没人仔细检查,一些油罐车司机就抱着侥幸心理,那些负责食用油运输的负责人,也坐视不管,最后受害的只有消费者。
这次的油罐车混装事件,还涉及到了金龙鱼食用油。
说是涉事油罐车曾在金龙鱼陕西咸阳卸货,虽然金龙鱼否认了这件事,并且向社会保证,金龙鱼的油罐车都是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不会发现混装情况。
但无论金龙鱼怎么否认,涉事车辆确实去了金龙鱼旗下武汉、陕西的工厂卸货,金龙鱼又称那是车辆注册后第一次运输,装运时是新车状态。
这话,大家不相信。
在社交媒体上,金龙鱼的口碑大受损失,还被人扒出了之前的一些违规行为。
2002年金龙鱼二代打着“黄金比例1:1:1”的旗号宣传自己,可随后被同行扒出比例只有0.27:1:1央视、北京上的广告也被下架了。
2020年金龙鱼被爆出进口食用油里,有未知的转基因成分,对于一个关乎千万户用油安全的大品牌,金龙鱼的一个小小隐瞒,就是对国人的一种莫大伤害。
最近的是2024年,打假人发现金龙鱼大米造假,用中科发5号冒充稻花香,对于一个大粮油品牌来说,这是自砸口碑。
这个从创立初就以“健康”为旗号的食用油,逐渐在大众心中打上了标签。
从2020年金龙鱼上市以来,连续4年收益净利润下滑,曾被誉为“油中茅台”的金龙鱼,从巅峰的7800亿,到2024年前三季就只剩下1770多亿。
最高和最低,中间足足差了6000亿!
当然,一个庞大的集团管理必定会有一些纰漏,金龙鱼想要在中国继续立足,那就必须要调整战略。
2024年,也就是舆论爆发2个月后,金龙鱼公司及其关联银行将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权,分别作价以22.9亿,32.79亿,对山东鲁花花生油进行增值,获取鲁花集团26.64%的股份。
比起金龙鱼2000多亿的营销金额,鲁花2024年营业收入只有53.87亿,但净利润却十分可观,足有8.04亿。
鲁花集团比金龙鱼多了一个优势,他们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弥补了金龙鱼原材料依赖国际市场的缺陷。
金龙鱼营收下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受主要产品价格影响。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等主要材料蒋家,缺乏对成本的掌控力,以及对销售端的溢价能力。
二是下游需求不振,竞争加剧,舆论导致经销商囤货意愿低。
金龙鱼不是没想过破圈,在2024年之前金龙鱼就在全球布局25家央厨工厂,主打学生餐、预知菜之类的,可效果不是很好。
也曾将目光投向餐饮、工业渠道。
虽然这一类型的产业,会有一段时间的压账时期,但后续将资金回收后,薄利多销或许会为他们争取出一条出路。
但目前还未见成效,金龙鱼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信誉,其次才是战略布局。
参考信源:
南方都市报2024-07-10——《金龙鱼确认涉事车到访两地工厂!陕西相关部门封存问题食用油》
中国网2024-03-12——《聚焦315|金龙鱼五常大米被曝“以次充好”》
界面新闻2025-02-27——《财说| 市值蒸发6000亿, 金龙鱼能否靠三大策略突破重围?》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