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印度!小米大量裁员背后:印度已成死局,555亿罚款只是开始

小米在印度的状况,已经不是“生意难做”那么简单。从曾经的市场第一,到现在裁员、资金冻结、份额暴跌,这场转变发生得太快。

很多人都还记得,小米刚进入印度时,那叫一个风光。手机便宜、功能强,打得竞争对手措手不及。一时间,印度的大街小巷到处是小米广告,销量甚至超过了苹果和三星。

可现在,这个曾经的“香饽饽”却成了“烫手山芋”,小米自己也急着抽身。

政策变脸,小米的账突然就“算不过来了”

过去几年,小米在印度的业务一直有规模,投入也不小。可自从2022年开始,这个市场的气氛就不对劲了。小米被印度政府以“非法资金转移”为由,冻结了一大笔钱。这不是一两个部门的行为,而是多个机构联动查账、扣款、追问。看起来是依法办事,但节奏太密集、力度太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背后是不是另有原因。

这事最初是在2022年4月曝光的,小米印度分公司被指控“非法向国外转账”,金额高达48亿元人民币。印度方面说,这些钱是以“专利费”名义转出去的,涉嫌违反当地外汇规定。小米当然不同意这些明明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授权费用。可对方不听,账户就这么被冻住了。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小米身上。OPPO、vivo也都被查过,有些公司甚至还被要求缴纳类似“补偿金”,否则就一拖到底。不少中国公司在印度的办公室被突击检查过,账本翻了个底朝天。即便最后查不出实质问题,也会留下“配合不力”的记录,影响后续经营。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先扣下来再说”,让企业防不胜防。

不是小米走错了,是这条路已经变了味儿

小米在对印度市场不是没下功夫。从建厂、招聘本地员工,到配合“印度制造”政策,小米是最早响应、投入最大的外企之一。可到了2023年,政府方面提出一些新要求,让人感到局势彻底变了。比如,要求中资企业引入印度投资者,甚至在高管层面实现“本土化”。

说白了,就是想让印度人来管中资企业。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为了“本地融合”,但在外资看来,等于是逼企业交出控制权。

再往后推,边境局势紧张之后,中印之间的政治关系也侧面影响了商业环境。很多中国企业发现,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被欢迎了。一批中国的App被封,投资审批开始拖延,新的合作项目也很难推进。小米的业务也受到了波及,不仅市场越来越难做,新产品的推广也频频受阻。

市场看着热闹,实则难下脚

印度常被拿来和中国比,说是下一个“世界工厂”。但很多外企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个市场的水比想象中还深。基础设施跟不上,电力、水源、交通都有短板。别看班加罗尔号称“印度硅谷”,其实很多地方连稳定供水都做不到。一个工厂要想正常运转,得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成本高不说,效率也上不去。

更大问题出在政策的不确定性。法律规定说改就改,法院裁定说翻就翻。之前有个知名的外国电信公司在印度打赢了官司,结果政府通过修改法案,强行追税几十亿美元。这种“回头看”的操作,让人根本没法安心做长期规划。今天你照规矩来,明天规矩改了,你就成了“违规者”。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种姓制度虽然法律上被废除了,但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影响很大。工厂里高种姓员工不愿意听低种姓主管的指挥,低种姓员工也看不到晋升的希望。这种人际关系的拉扯,直接影响了生产线的效率和团队的稳定性。再加上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普通工人的培训成本和管理难度都比其他国家高不少。

企业不怕竞争,就怕环境不讲规矩

小米不是第一家在印度遭遇麻烦的外企,也不会是最后一家。有些西方大公司也试图深耕印度市场,但最后都因为政策、工会或是经营环境的问题被迫撤出。一个市场再大,如果规则不稳定、运营成本高、风险难预估,那企业自然会选择把资源转移到更容易落地的地方。

现在小米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把更多精力放到印尼、拉美和欧洲这些地区。印尼的市场也在成长中,政策相对稳定,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拉美虽然地理距离远,但消费能力提升快,市场潜力大。欧洲虽然竞争激烈,但规则透明,至少企业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碰。

对中国企业来说,小米这几年在印度的经历是一堂很现实的课。不能只看市场规模,更要看运作空间和政策走向。特别是面对一些“变化快”的国家,企业得有应变能力,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技术、品牌、供应链这些核心能力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有回旋的余地。

印度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对很多外资来说,热情已经冷了不少。这个国家确实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潜在的消费力,可是再好的市场,如果缺乏公平和稳定,终究难以长久吸引全球的资本和技术。小米的遭遇,不只是企业经营的问题,更像是一个更大局势下的缩影。

企业不怕吃苦,也不怕竞争,但怕的是规则朝令夕改、环境说变就变。如果连最基本的经营自由都无法保障,那所谓的“潜力市场”,就成了一种风险投资。

未来怎么样,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靠收紧管控来留住企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市场要想发展,还是得让企业有信心、有空间、有希望。

信息来源:
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政府封禁超过267款中国App,并加强对中国资本的审查。该事件成为经贸政策转向的分水岭---BBC中文网

苹果、富士康、纬创在印度的布局与阻力;苹果原计划将25%产能转至印度,但因地方政策与运营问题,富士康、纬创进展缓慢。纬创2023年出售工厂股权给塔塔集团,退出印度iPhone代工业务---Nikkei Asia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印度   死局   小米   三星   市场   企业   种姓   政策   中国   印尼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