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我在门诊上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吃饭不香、个头不长、三天两头生病”。
在众多的药材中,我最常用的就是太子参。太子参甘平温和,既能健脾益气促进营养吸收,又能润肺生津增强抵抗力,尤其适合孩子娇嫩的体质,搭配不同食材药材,能解决多种成长难题。
1. 阴虚火旺:太子参+石斛+雪梨(去皮切块)
做法:食材浸泡5分钟,放入炖盅加水炖30分钟
功效: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适合:经常口腔溃疡、手心脚心热、夜间盗汗、大便干结的孩子。
2. 积食厌食:太子参+陈皮+炒谷芽(如果积食严重,可加山楂)
做法:煮沸后小火煮15分钟,取汁代茶饮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消积
适合:吃饭没胃口、肚子胀鼓鼓、舌苔厚腻、大便有不消化食物的孩子。
3. 慢性脾虚腹泻:太子参+芡实+莲子(去芯)
做法:食材煮20分钟
功效:健脾止泻、固肠养胃
适合:吃凉食就拉肚子、大便不成形、四肢乏力的孩子。
4. 反复咳嗽:太子参+百合+银耳(泡发)
做法:炖煮40分钟,可加红枣调味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适合:感冒后久咳不愈、干咳无痰、喉咙干痒的孩子。若有痰(尤其白痰)需去掉百合,加陈皮化痰。
5. 体虚长个慢:太子参+枸杞+核桃(去壳)
做法:煮25分钟,喝汤吃核桃
功效:补肾健脾、填精助长
适合:身高低于同龄儿童、骨骼发育缓慢、头发枯黄的孩子。
建议在使用前咨询中医师,结合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配伍。食疗方仅作辅助,如果孩子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记得去年接诊过一个7岁男孩,身高只有117厘米(低于同龄标准7厘米),家长说孩子吃饭跟“小鸡啄米”一样,吃一点就喊饱,跑几步就喘气,晚上睡觉还盗汗。
检查发现孩子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脾肺气虚兼肾精不足。
开方:太子参、炙黄芪、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浮小麦、煅牡蛎、陈皮、鸡内金、熟地黄、黄精、炙甘草(一人一方,需辨证用量)
方子以益气健脾、补肺固表、滋肾填精为主,兼顾先天与后天,而且没有大辛大热或苦寒的中药,避免损伤孩子稚阴稚阳之体。
调理2个月后,孩子食欲明显增加,盗汗情况消失,身高增长了2厘米。到现在过去一年了,长高了10厘米,家长激动地说孩子终于快追上同学了。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