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孙元良,因好色出名,活到103岁,儿子是家喻户晓的巨星

他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国军中将,在抗日战争中,他英勇抗敌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灭亡中国的气焰。

然而就是这样的抗日英雄,却也因为多次“临阵脱逃”和好色的毛病背上骂名。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经历过中国最动荡年代的他,居然还能活到103岁。

他的儿子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明星,他的人生有多传奇?

青年岁月

1904年,孙元良出生在四川成都,祖籍浙江绍兴,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

他父亲孙廷荣是晚清的一个知县,67岁老来得子,可惜在他还年幼时就去世了,留下他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长大。

小时候的孙元良就非常聪明,各种经典都倒背如流,模样也生得俊俏,眉清目秀,仪表堂堂。

街坊邻居都说他将来肯定会有出息,可谁也没想到,这张好皮囊后来既帮了他,也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1922年,孙元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南京的一所中学,之后又进了北大预科。

当时正赶上五四运动,街头巷尾宣传的都是新思想、新潮流,年轻人想用一腔热血拯救自己的祖国。

而孙元良听了李大钊的演讲也是热血沸腾,1924年李大钊看中他的潜力,推荐他去广州考黄埔军校。

孙元良二话不说,收拾包袱就南下,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成为了黄埔一期生。

黄埔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孙元良学得很快,他军事课成绩不错,性格也开朗,爱跟同学开玩笑,教官都夸他有头脑,能成大事。

然而在私底下,他也经常会跟同学朋友们聊些风花雪月的事,显得有些年轻人的轻浮。

当时的他,还没背上“好色”的名声,但已经有点苗头了。

毕竟民国年间,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俊俏的年轻人容易招蜂引蝶,孙元良也没能免俗。

他的外貌和谈吐,让他在社交圈里十分吃香,这既是他日后仕途顺畅的资本,也埋下了争议的祸根。

毕业后孙元良从连长开始干起,1926年北伐他带兵上阵,却在关键时候带兵撤退,差点被军法处置。

幸亏薛岳和刘峙替他求情,才保住一命,这件事让他落了个不好的名声,但也看出他不死磕的战术思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抗战烽火

到了1930以后,孙元良开始逐渐显露名声。

一·二八事变里,作为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他带兵在上海庙行镇死守阵地。

日军来势汹汹,装备精良,可孙元良却带着部队顶住了敌人的猛烈攻击,把他们挡在上海城外。

这仗打得十分漂亮,国军上下都说这是第一次正面击败日军,孙元良获得了宝鼎勋章,名声大振,很快升任第八十八师师长。

1935年,他借着追红军的机会回了四川驻扎,次年晋升中将,在同期的将领里都是相当耀眼的。

可就在这时,孙元良的“好色”毛病开始犯了,当时上海的女大学生组织慰问团,带着物资到前线慰问。

孙元良见了女学生,眼睛就挪不开了,盯着一个姑娘猛看,十分的轻佻,吓得人家喊救命,副官拉都拉不住。

这事儿传出去以后,部队里都说他丢人,外界也骂他不知廉耻,可他却没当回事,照旧指挥打仗,带着部队抵抗日军。

1937年淞沪会战,他带着第八十八师守上海闸北,撑了整整76天,部队伤亡过半,这场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锐气。

不过,他的“好色”名声也在这时候越传越广,战场上枪林弹雨,他还能抽空跟女学生搭讪,这份“从容”也让人很无奈。

1937年底,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他率领两个师的兵力,驻守安德门、雨花台、中华门。

淞沪会战刚打完,部队只剩7000人,枪少弹缺,对上日军4万精锐,实在是难以抵挡。

他手下的旅长朱赤和高致嵩都战死了,上面下令突围,孙元良就只好带着人撤了,可这撤退的事儿,却闹得沸沸扬扬。

传言说他没回部队,直接跑去南京丹凤街的青楼,用四十两黄金求鸨母帮他隐匿行踪,还认了个干妈。

老蒋听了气得要命下令彻查,孙元良自己解释说,他是撤到栖霞山,靠老百姓帮忙才渡江去了武汉。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咋样,并没有定论,可“好色将军”的帽子算是彻底坐实了。

晚年生活

1949年,孙元良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彻底告别了军旅生涯。

他先在台湾开了一家针织公司,后来跑去日本开了一家面馆,自己擦桌子、收碗,生活过得十分低调。

回到台湾后,他就安安稳稳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比起那些在军政圈里斗生斗死的人,孙元良的选择显然更聪明。

他不贪权,也不恋战,活得轻松自在。

孙元良结过两回婚,第一任妻子是上海社会局长的女儿,1932年结婚,1938年病逝。

他们生了四个儿子,名字里带着“思辽”“思热”,充满了对东北沦陷的悲愤。

第二任妻子同样出身名门,给他生了七个孩子,老五孙祥钟最出名,他就是后来的大明星秦汉。

秦汉出生没多久就跟着家人去台湾,长大后凭借着琼瑶剧《窗外》爆火,后来又拿了金马奖,成了家喻户晓的巨星。

2015年,秦汉还上了电视节目,重走了父亲的抗战路,从上海到南京、重庆,他感慨万千。

晚年的孙元良身体还算硬朗,90岁腿脚还十分的利落。

他活到103岁,2007年在台北去世,骨灰放林口顶福陵园,临走前他说想把骨灰葬在南京,可能是对当年没守住南京的遗憾。

信息来源:孙元良抖音百科

钱江晚报: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生

中国新闻网:秦汉重走父亲孙元良抗战路 其父抗战获宝鼎勋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历史   家喻户晓   将领   好色   巨星   儿子   孙元良   南京   日军   部队   秦汉   上海   名声   台湾   旅长   国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