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走了一趟北京后,黄仁勋终于明白,中方已不再需要英伟达

文|避寒

编辑|避寒

2025年7月16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一个美国人站上讲台,他叫黄仁勋,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的掌门人。台下坐着的,是他最需要却又最难搞定的客户们。

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三次来北京,每一次,都带着不同的焦虑。这一次,他要证明一个事实:英伟达还有存在的价值。

7月9日,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黄仁勋的身家涨到1440亿美元,全球第九。按理说,这应该是庆祝的时刻。

可黄仁勋睡不着。

他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一个数字:171亿美元。这是英伟达2024年在中国的营收,占总营收的13%。看起来不多?错了,这13%,决定着英伟达的生死。

为什么?中国有全球50%的AI开发者,这里的企业,对算力的渴求程度超过世界任何地方。丢掉这个市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英伟达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全球AI霸主。

1月19日晚,北京某酒店,英伟达中国团队的年会现场,黄仁勋说了一个数字:0.9%。这是英伟达中国员工的年流失率,全球最低,其他科技公司的流失率?20%。

"只要你加入英伟达,就会和我一起变老。"黄仁勋的话引来掌声,掌声背后,是4000名中国员工的饭碗,是英伟达在华25年积累的根基。

这根基,正在摇摆。

4月15日,美国商务部一纸禁令,H20芯片不能卖给中国了。

H20是什么?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阉割"的AI芯片,性能只有旗舰H100的15%,就是这样一个"残次品",占英伟达中国区收入的80%。

禁令一出,英伟达股价暴跌6%。黄仁勋面临55亿美元的库存损失。

这时候,你还觉得中国市场只是13%吗?

同样是1月20日,杭州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发布了一个AI模型,叫DeepSeek-R1。训练成本?560万美元。性能?直逼OpenAI花数十亿美元训练的o1模型。

硅谷炸锅了。

马克·安德森,这个见过无数科技风暴的投资人,用了一个词:AI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人发现自己落后了。2025年,中国人用1/100的成本,做出了同样的AI效果。

美国人又发现自己落后了。

1月27日,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5890亿美元,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纪录。为什么?因为DeepSeek证明了一件事:造AI不需要那么多算力,也不需要那么多英伟达的芯片。

这对黄仁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苦心经营的"算力军备竞赛",可能是个伪命题。

DeepSeek的用户增长有多疯狂?20天突破2000万日活,超过当年的ChatGPT,在苹果应用商店,它同时登顶中美两区下载榜。

更要命的是,DeepSeek开源了,任何人都能下载,部署,修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AI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

黄仁勋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稀缺性上。AI需要大算力,大算力需要英伟达芯片,英伟达芯片很贵很稀缺。DeepSeek一出现,这个逻辑链条断了。

中国的AI企业还有多少?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华为...每一家都在造自己的大模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有302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美国主要就是OpenAI、谷歌、微软几家在玩。中国?遍地开花。

4月17日晚,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黄仁勋。

这不是普通的商务会晤,就在两天前,美国政府刚刚宣布,连H20这种"阉割版"芯片都不能卖给中国了,黄仁勋此行,是来求情的。

何立峰说了什么?"中国始终是外资企业投资和贸易的沃土。"言下之意:我们欢迎你,但你得遵守规则。

黄仁勋说了什么?"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愿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言下之意:我不能失去你们。

会晤结束,黄仁勋连夜飞往上海。为什么?因为上海有英伟达在华最重要的研发中心。5月,英伟达在上海租了新的办公空间,员工还在增加。

就在H20被禁售期间,中国科技企业疯狂囤货。2025年第一季度,它们买了至少160亿美元的H20芯片。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都是大买家。

为什么明知道要被禁,还要买?因为没得选,华为的昇腾芯片虽然性能不错,但生态还不完善。寒武纪的芯片便宜,但算力有限。英伟达的CUDA软件生态,是其他厂商短期内无法替代的。

这就是黄仁勋的底气所在。

但这个底气正在消失。华为昇腾已经在20多个城市的智算中心占据79%市场份额。寒武纪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暴增42倍,达到11.11亿元。沐曦、燧原、壁仞...一大批中国AI芯片公司正在快速成长。

这些公司都在学DeepSeek的路子:用更少的算力,做更多的事。

中国的万卡集群(超过1万张AI加速卡的计算系统)已经有十几个,其中大部分用的是国产芯片,这在两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黄仁勋能不焦虑吗?

7月15日,央视采访,黄仁勋说出了今年最重要的一句话:"美国政府已经批准了我们的出口许可,我们可以开始发货了。"

H20解禁了。

这是黄仁勋的胜利吗?未必。

解禁背后,是英伟达承诺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这是一场利益交换。

美国政府的算盘:让英伟达继续赚中国的钱,但要把更多投资留在美国。

黄仁勋的算盘:先保住中国市场,其他的以后再说。

但时间还站在英伟达这边吗?

华为昇腾、寒武纪、英伟达的7nm芯片,在性能功耗比上已经相当接近。中国有150万AI开发者在研究如何用更少的算力做更多的事。

DeepSeek用2000多个芯片就训练出了世界级大模型,而美国同类模型需要几万个芯片。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技术路线的分化。美国走的是"堆算力"路线,中国走的是"提效率"路线。短期看,美国有优势,长期看,中国的路线更可持续。

7月16日,链博会现场,黄仁勋穿着唐装,用中文开场:"大家好!"台下掌声雷动。

这不是表演,这是求生。

他提到了11家中国企业: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小米、美团、华为、DeepSeek...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英伟达的机会,也代表着威胁。

这些企业,曾经是英伟达的客户,现在,它们是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同时还是客户。

这种复杂关系,正是今天中美科技竞争的写照。

黄仁勋在台上说:"中国供应链是奇迹。"这话是真心的,没有中国的制造能力,英伟达的芯片造不出来,没有中国的市场,英伟达的未来不确定。

但他心里明白,这个"奇迹"正在摆脱对他的依赖。

三次北京行,黄仁勋学会了什么?学会了谦卑,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AI教父",现在要穿唐装,说中文,向中国市场表达敬意。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新的AI时代,中国不再是单纯的买家,中国是规则制定者之一。

DeepSeek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点。AI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不再是美国公司的专利。当技术变得普惠,当开源成为常态,垄断就失去了土壤。

黄仁勋还能保持英伟达的领先地位多久?这个问题,连他自己都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AI战争中,战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英伟   中方   北京   中国   芯片   美国   华为   美元   中国市场   美国政府   寒武纪   市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