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去世31年后,妻子傅涯前去台湾,抵达后竟有十几辆车等候接机

从绍兴到延安的傅涯

傅涯这个人,说起来出身挺不错的,1918年她出生在浙江绍兴上虞沥海镇,原名叫傅慧英。家里是典型的绍兴师爷家庭,父亲傅振纶当师爷,帮人处理文书官司,收入还算过得去,母亲是苏州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

傅家一共十个兄弟姐妹,四男六女,她排行第六。从小家里就注重教育,她上过南京私立东方中学,算是那个年代的知识女性。大哥傅森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投身革命,1930年代就参加地下党活动,这直接影响到傅涯。

1938年她离开家乡,跟着大哥的脚步去了延安。那时候延安是革命圣地,她进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军事政治知识,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政治部文工团,做宣传工作。文工团里她负责文艺演出,唱歌演戏鼓舞士气,正是在这里,她认识了陈赓。

陈赓是黄埔出身的大将,那时在抗大当旅长,经常去文工团指导。两人通过工作接触,慢慢熟悉起来。1939年陈赓的前妻王根英牺牲,他守节三年,到1943年才和傅涯结婚。

但结婚不是那么顺利,因为傅涯家庭背景复杂,大哥傅森有国民党特务嫌疑,组织上审查了好一阵子,后来有领导帮忙说情,才批准。婚后傅涯跟着陈赓转战各地,参加解放战争,1949年南下广州,她在那儿通过南方局得知家人大部分去了台湾。

傅涯的父母带着六个子女去了台湾,日子一开始过得很苦,一家十几口挤在几十平米的房子里,台湾当时经济萧条,国民党当局把上海金库的黄金都运过去,但大多花在军费上,民生没多少改善。傅家人连温饱都难,还被要求买公债,哪有钱啊。

傅涯知道后想帮忙,1950年代通过叶剑英找香港同志汇去一箱港币援助。但这事闹出大麻烦,国民党当局严查大陆关系,汇款记录被抓到,大嫂坐牢六年,姐姐坐牢十年。

傅森夫妇就是两岸分离的典型,他留在大陆,妻子去了台湾,两人一辈子没见,各自因为对方背景吃苦头。傅涯这边也难过,联系断了十几年,她只能守着照片想念。

1961年陈赓在北京因病去世,那年傅涯43岁,从此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长子陈知非、次子陈知庶、三子陈知建、四子陈知进,都参军了,其中陈知建后来成了少将。

陈赓走后,傅涯继续工作,当过政协常委,退休前在总后勤部任职。但她心里总惦记台湾的亲人,盼着团圆。

两岸亲人的分离与牵挂

两岸关系在1970年代末开始变化,中美建交后,交流慢慢打开。1980年,傅涯收到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是她最小的妹妹傅余立写的。

小妹去台湾时才八岁,现在定居美国,拿了美国籍,不受国民党管了。信里讲了家人这些年的情况,父母早逝了,临终最大的愿望是骨灰葬回大陆家乡。

傅涯看信时难过极了,父母在台湾一直担心大陆的子女,父亲临终说把骨灰扔海里,漂回大陆也行,至少离家近点。傅家在台湾熬过苦日子,后来经济好转,他们闯出一片天。

弟弟妹妹们做生意或从政,家族壮大起来。小妹还提到,她见过傅涯的小儿子陈知进,那时他在美国大使馆当武官,两人见面交换了消息。这封信让傅涯看到希望,她知道团圆不远了。

1984年,小妹从美国飞回上海,这是1938年傅涯离家后,时隔46年的姐妹重逢。傅涯那时中风住院,但提前出院去机场接人。两人见面哭成一团,小妹讲了家里这些年的事,六十年代联系断后,父母整天愁眉苦脸,担心大陆孩子的安全。

傅涯决定帮父母实现遗愿。1986年,小妹从台湾取来父母骨灰,先带到美国,再转送北京,最后葬在杭州西子湖畔。那是傅涯老家附近,湖光山色,算是个好地方。葬礼简单,傅涯和小妹一起处理,了却父母的心事。

从这以后,傅涯更想去台湾看看其他亲人,但两岸还没完全开放,她只能等。1992年,傅涯74岁,正式离休,两岸探亲政策松动,她不听孩子们劝阻,坚持要去。小妹陪她先到深圳,广州军区派人护送到香港,然后从香港飞台北。

1992年的台湾重逢

傅涯下飞机时,看到机场外一排十几辆车等着接机,这阵势让她愣住了。车队是台湾的弟弟妹妹和他们的子女开的,傅家在台湾发展成大家族,几十口人。亲人们蜂拥而上,傅涯一下子不知上哪辆车好。

原来傅家这些年站稳脚跟,弟弟们做生意发了家,家族人丁兴旺。这次重逢,傅涯在台湾待了两个月,游了阿里山、日月潭、高雄海滩等地,从没人查她身份证。当局一路开绿灯,因为陈赓的黄埔同学和他们的后代还在台湾,看在陈赓的面子上,给她方便。

晚上全家聚餐,傅涯收了两万多新台币红包,亲戚们围着她聊家常,讲这些年怎么熬过来的。傅涯看到大家过上好日子,心里踏实了点,虽然分离那么久,但血脉相连。

这次台湾行是傅涯晚年的一大慰藉,她带回很多照片和回忆。台湾亲人说,早年日子苦,挤小屋,吃不饱,还被当局盯梢,但后来经济起飞,他们抓住机会,开了公司,孩子上大学,家族壮大。

傅涯明白,分离是时代造成的,国民党当局的严查让家人吃苦,但现在能见面,就够了。她没抱怨,只是感慨时间过得快,从黑发等到白头。

晚年团圆与人生落幕

1992年后,台湾亲人几乎每年都有人回大陆探望傅涯。弟弟妹妹轮流来北京,带台湾特产,傅涯给他们讲大陆变化,大家围坐聊天,弥补这些年的空白。傅涯在北京过退休生活,参加老干部活动,身体还行,但年纪大了,偶尔生病住院。

孩子们都孝顺,长子陈知非在空军工作,三子陈知建是少将,四子陈知进在外交系统。小妹傅余立常从美国飞来,姐妹俩回忆童年,讲父母的事。傅涯晚年还写回忆录,记录陈赓的事迹和家庭故事,她说这些是留给后代的财富。

傅涯一直重情义,陈赓的前妻王根英牺牲后,她帮着照顾王根英的母亲,还为王根英立传。2010年1月4日,傅涯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临终前,她嘱咐子女,别和陈赓合葬,让陈赓和王根英合葬在一起。这事体现她的格局,她守寡49年,没再嫁,专心养育子女,维护家庭。傅涯走后,家族继续来往,孩子们继承遗志,保持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历史   台湾   年后   妻子   小妹   父母   美国   当局   国民党   北京   子女   文工团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