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表示2nm工艺不用任何国产设备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台积电近期的一项决策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日经新闻》报道,台积电计划在其最先进的2nm晶圆厂中全面停用中国大陆厂商的芯片制造设备,以避免因美国潜在的技术管制而影响生产。这一决定折射出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地缘ZZ博弈,也为中国半导体设备自主化进程敲响了警钟。

技术安全还是ZZ考量?

台积电的2nm工艺被视为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巅峰技术,预计将于2024年底在新竹晶圆厂率先量产,后续扩展至高雄及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此次排除中国大陆设备的举措,官方解释是为防范技术外泄风险和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美国前政府官员梅根·哈里斯更直言,中国大陆设备商的技术竞争力“已接近威胁水平”,需提前封锁。这一表态揭示了技术竞争背后的ZZ化倾向——即便中国大陆设备尚未全面进入高端节点,美国及其盟友已开始构筑技术壁垒。

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现实困境

尽管中国在刻蚀机、清洗设备等中低端领域已实现国产化突破,但在极紫外光刻(EUV)、先进封装等关键设备上仍依赖ASML、应用材料等国际巨头。台积电的“去中国化”决策,短期内可能加剧中国芯片制造企业对进口设备的依赖,长期则倒逼国产设备加速高端研发。值得注意的是,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等企业已在5nm部分设备中获得验证,但2nm工艺所需的尖端设备仍存在代际差距。

产业链自主化的必由之路

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紧迫性。中国若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需在三方面发力:

核心技术攻关:集中资源突破EUV光刻、高精度离子注入等“卡脖子”环节;

生态协同:推动设备商与晶圆厂深度合作,加速国产设备的工艺验证与迭代;

人才储备: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弥补技术积累的不足。

台积电的选择或许只是全球化退潮的一个缩影,但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唯有将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才能真正实现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跨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科技   代工   中国   芯片   工艺   设备   企业   美国   中国大陆   技术   半导体   产业链   光刻   自主   亚利桑那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