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大早,王大爷起床时差点晕倒在卧室里。
儿子急忙扶着他坐下,发现王大爷脸色苍白,心跳有些快。他叹气说:“这天冷啊,我都小心翼翼了,没想到还是出了事。”医生后来分析,是清晨血压骤升,加上身体反应慢,差点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像王大爷这样的情况,在冬天的清晨并不少见。医院里,冬天一到,急诊室常接诊心梗、中风、呼吸道感染的老人。
很多家属以为只要穿得厚、屋里开暖气就安全,其实危险不止来自寒冷本身,更来自身体反应慢和不当生活方式。

老年人身体像老式暖气片,冷了后热得慢,血管收缩缓慢,代谢跟不上。血液容易浓稠,心脏负担加重,而呼吸道系统和免疫系统也因为寒冷而受挑战。
为什么冬天对老年人来说是危险期?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遇冷血管容易收缩,血压升高。
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一度,老年人心梗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再加上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就更高。清晨和夜间是最危险的时间段,因为体温低、血压波动大,心脏和血管承受的压力更高。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冬天病毒活跃,老年人容易感冒或出现呼吸道感染。一次小小的感冒,如果处理不好,可发展成肺炎。
医院数据显示,冬季呼吸道感染导致住院的老年人数量比其他季节高出一倍左右。

寒冷也让行动能力下降。腿脚僵硬、关节酸痛、活动减少,这会让血液循环减慢、肌肉消耗增加,身体“抗寒”的能力进一步下降。
冬天并非不可过,而是要理解这些潜在挑战,给身体做针对性的保护。
为了安全过冬,医生们常说:“三防”,简单又实用。
防寒保暖
穿衣不是越厚越好,而是穿得合适。重点照顾头部、脚部和腰腹。
头部受凉可能引发头痛或神经性疼痛,脚冷血液循环差,容易引起浮肿或摔倒,腰腹受寒可能加重肾虚和旧病。穿衣建议多层次、方便调节,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

防呼吸道感染
冬天病毒活跃,老年人抵抗力下降,一场普通感冒也可能发展为肺炎。出门戴口罩、避免扎堆,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不随便去密闭或人多的场所,都能减少感染几率。
防心脑血管突发
清晨起床慢一点,先活动四肢,让身体慢慢“热起来”,再起身。早晨血压最高,心脏负担大,动作过急容易发生意外。日常生活中保持血压、心率平稳,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
除了三防,还有两个忌讳,关乎老年人能否安全、舒服地度过冬天。
忌乱进补——
冬天很多家庭喜欢给老人煲羊肉汤、人参鸡或者各种中药补品,但体质不同,滋补方式不同。

阳虚体寒的人适合温补,而阴虚火旺的人如果乱吃补品,会出现上火、失眠等症状。
中医讲究辨证施养,不同体质选择不同食材,比如黑豆、芝麻、核桃、山药这些食物适合藏精养肾,但也要量和频率得当。
忌长时间窝着不动——
冬天冷,很多老人在家里坐一整天,血液循环慢,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
每天建议在室内活动半小时左右,可原地踏步、做轻柔体操,或在阳台晒太阳时活动身体。温和运动让血液循环通畅,身体暖起来,冬天也不容易出问题。

注明: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