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吴石出生于福建闽侯县。
吴石的家位于螺洲镇吴厝村,是江边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村里有座百年孔庙,是他小时上学的地方。
别小看这座孔庙,因为吴厝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从这里启蒙,从这里注入了一生的家国情怀。
1911年,大清王朝覆灭在即,吴石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到北伐学生军的队伍。此后,他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在这座著名的名将摇篮里,吴石投入了全部心血。
1916年,吴石从保定军校毕业,时年22岁。他继续选择了东渡日本留学,将军事才华集于一身,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学习之余,吴石还专注于了解日本军队的情况,将他们的编制和部队番号,以及兵力、兵器和将领都进行了系统地梳理,这为之后的武汉会战提供了有力地帮助。
然而,因为与黄埔不沾边,老蒋并未重用吴石,可他的军事素养却深得白崇禧欣赏。
1939年冬天,在白崇禧的推荐下,吴石升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副参谋长是陈宝仓。
一路走来,吴石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全部倾注于抗战之中,但随着老蒋的抗战懈怠,他的热情被一次次浇灭。
桂柳会战打响,吴石得以亲自参与部署。他恳请当局增调重兵布防,可蒋氏集团却一再消极对待,最终导致桂林、柳州相继沦陷。
在退守的途中,吴石看到了一群又一群的难民,他们深陷饥饿与病痛,冻死与被炸死的更是不计其数,目光所及,皆是惨状。吴石痛心不已,倍感失望之下,辞去了第四战区参谋长的职位。
1945年,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赢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吴石发自内心地高兴,就在他与家人在家中庆祝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电话是老蒋的侍从打来的,让吴石立马去总统府一趟,有要事相商。放下电话,吴石让家人自行吃饭,自己取了公文包就朝总统府赶去。
原来,经过八年抗战,老蒋终于看到了吴石的才能。这一次,他想请吴石出任国防部史料局局长,因为他出色的军事素养,非常适合这个岗位。
这一年,吴石已经52岁了。征战沙场30年来,他已经看透了太多的事,老蒋的本质更是让他寒透了心,在他彻底绝望的内心里,根本就无心于什么局长一职,然而,有一个人却支持他干。
这个人就是何遂。
1888年,何遂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与吴石是同乡,年长其6岁。何遂是辛亥的元老,后任国府立法院军委会长官,他的一生敏锐而清醒,抗战胜利后,他是第一批反对老蒋内战的人。
何遂欣赏我党周公的家国情怀与睿智,与其交往甚密,后来影响其四个子女都加入了我党。
1947年4月,在何遂的介绍下,吴石在上海锦江船港见到了我党上海局领导人。那天,他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吴石的一腔爱国情终于又找到了着落点,从此之后,他便成了我党可靠的朋友。
截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吴石利用自己的身份条件,为我军提供了多份无比重要的情报。
1949年8月,吴石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电报,那是老蒋调任他去台湾的任命函。
一时间,去还是留,成了吴石至关重要的选择,因为大陆和台湾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考虑再三后,吴石最终决定赴台。走之前,他为新中国做了两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保住了福州,让它免遭战火洗劫;其次是在他的巧妙设计下,为新中国留下了一批价值颇高的秘密档案。
吴石走了,在台湾,他与何遂并肩战斗于虎穴中。
赴台后,老蒋直接提拔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随着台湾“白色恐怖”的加深,何遂的儿子地下交通员身份暴露,不得不紧急撤离。
吴石担心好友何遂受到牵连,一再催促他也尽快离台,最终何家人分两路离开了台湾。
如此一来,吴石和我党便断了联系。
这时,凭他在台湾的身份和官衔,他完全可以选择过安稳的生活。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了主动与我党再接上联系,继续为我党传递情报。
就在极富价值的情报源源不断传回大陆时,危险也一步步逼近吴石。
1949年底,我党在台工作人员蔡孝乾被抓,特务从他身上搜出了一个记事本,上面赫然写着“吴次长”三个字,保密局特务谷正文立马将矛头指向了吴石。
谷正文展开了一场专门针对吴石的调查,他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毫无底线地将网布满了吴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吴石被抓了,老蒋无法接受自己任命的国防部次长竟然会在自己眼皮底下为别人做事,暴怒之下,让保密局严审。
谷正文一口气对吴石施以了几十种刑罚,以至于造成其左眼失明,可吴石却坚贞不屈,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这让谷正文怎么也想不明白,吴石的身份和地位是他穷其一生所追求的,可他倒好,拿着好日子不过,硬要去吃这皮肉之苦。
面对吴石的意志力,谷正文除了不解,还心生畏惧,当他审讯我党另一位隐蔽战线的同志时,便问道:“你为何不惧死亡?”
我隐蔽战线的同志坚定地回答道:“相比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命,我的命算什么?”
这一刻,震撼直击谷正文内心深处,因为这个答案似乎与吴石对他说的那8个字不谋而合。他无所不用其极要吴石交待,到最后吴石只说了句:“问心无愧,绝不低头!”
1950年6月10日那天,吴石被带到了台北马场町刑场。当蒋军的刽子手举起枪的那一刻,他没有高喊口号,而是念了一首自己最后的诗作: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
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
以这首诗结束,吴石依然在表达着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和自己贡献的决心。
他倒下的那一刻,曾经与他共事的国府成员无不惋惜。他们谁也想不通,官至国防部次长的吴石为何甘愿涉险为我党传递情报?
这个答案,在吴石的小儿子吴健成长大后,公开自己的印章时找到了。那枚印章上,刻着12个字:
“吾之选择,非为党派,实为苍生。”
吴石将自己的内心告诉了小儿子,同时也告诉了那些不解之人,这枚印章就好比打开他内心世界的钥匙:为苍生,不为党派。
1973年,在周公和伟人的主持下,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两年后,周公病危,他特意交待一定不要忘了台湾的老朋友。
2000年,在吴石将军牺牲50周年之际,他和妻子的遗骨终于回到了大陆,安葬于挚友何遂的墓旁。
如今,中华苍生皆顺遂,不负将军当年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