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莜面村近期的文案,总算摸到了 “借名人攀附价值” 的门路 —— 只不过这门路选得实在算不得体面。把任总搬出来,再捆上 “爱国” 的标签,宣称其在西贝大厅听歌便治好了 “抑郁症”,这般蹭附的操作,像极了市井里凑热沾光的投机者,非但无半分高雅,反倒裹着层油腻的功利味,连指尖都可能沾着虚假营销的臭味。可不得不承认,这套 “名人 + 爱国” 的组合拳,在当下的舆论场里偏偏管用 —— 若任总 “听歌治抑郁” 的戏码是真,西贝便算搭上了晚来的 “爱国顺风车”;贾国龙这些日子因舆情缠身的 “抑郁”,怕是能立马烟消云散;就连我这般盯着西贝事态许久的看客,都得恍惚觉得,它要从罗永浩的舆论阴霾里钻出来,重新晒到 “正统” 的太阳了。
可细想之下,这戏码的破绽实在太多。任总吃莜面,有可能;听西贝大厅的姑娘唱歌,也有可能;哪怕说他曾有过抑郁情绪,都算留了几分想象空间。但要说 “吃着莜面听着歌,抑郁症就好了”,这话便荒唐得没了边。抑郁从不是 “听首歌、吃碗面” 就能驱散的小情绪,它是需要专业干预的自闭性病症,至今尚无这般 “物理治愈” 的捷径。若任总真因这事儿 “康复”,那他得的恐怕不是抑郁症,而是为企业前途辗转的忧虑症 —— 毕竟后者或许能靠一顿热饭、一段旋律稍作缓解,前者却绝非这般轻巧。
可西贝偏要攥着这根 “救命稻草” 不放。如今它正处在舆情的危急关头:前有与罗永浩对簿公堂的拉锯,后有 “开放后厨”“电磁炉颠锅” 的被动应对,更别提 “七岁毛毛抱大腿哭泣”“大爷送房” 这类越描越黑的桥段 —— 回顾西贝此前的舆情操作,活像在给自己反复扎刀子,每一次回应都让争议更深一层。直到这次 “任总听歌治抑郁” 的文案出现,才算勉强摸到了 “借势” 的边,可惜选的是条投机取巧的歪路。
贾国龙大抵是把宝都押在了这出戏上。毕竟只要任总点头认下这桩 “治愈往事”,西贝便能借着这层关系,把质疑者的声音都扣上 “不爱国” 的帽子 —— 到那时,不仅西贝能脱困,贾老板怕是还能顺理成章地贴上 “红色资本家” 的标签。可他忘了,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 “必也正名乎”,西贝如今的尴尬,根源恰是 “名分不正”:既想蹭爱国的热度,又不愿沉下心做实在的事;既想借名人抬身价,又不肯顾及营销的底线。就像郭德纲相声里那句调侃:“拿镰刀抢劫判 5 年,持斧头伤人判 10 年,加入组织倒把前 15 年罪过往党龄里算”—— 贾国龙当年那句 “软的不行来硬的,拳头不行动刀子”,早就在公众心里刻下了粗粝的印象,如今想靠任总洗白,未免太天真。
更讽刺的是,西贝这番操作,活像阿 Q 对着赵太爷喊 “我也姓赵”—— 理论上,任总和贾国龙本无多少交集,若说任总吃莜面时服务员给打了个折扣,倒还沾得上几分实在的关联;可连这都没有,就只能盼着任总 “善意地回眸”,记起这桩子 “治愈往事”。可贵人多忘事,任总会不会记得西贝大厅的一首歌?会不会愿意为这桩子虚假营销站台?甚至,他会不会反感别人拿自己的 “抑郁” 过往做文章?这些都是西贝赌不起的未知数。
可西贝似乎已经没有退路。从誓死要跟罗永浩争个高下,到给对方扣上 “网络黑嘴” 的帽子;从慌慌张张开放后厨,到用电磁炉颠锅证明 “现炒”;从消费孩童的 “抱大腿哭泣”,到编造 “大爷送房” 的离奇故事 —— 它一路都在被动应对,直到这次才算主动 “造了个势”,却依然没跳出 “投机” 的圈子。贾国龙若是对着任总说 “我把身子都交给你了,你可要对奴家负责”,倒也贴合这份孤注一掷的姿态,可惜商业竞争从不是靠撒娇就能过关的。
我倒真怕任总成了那健忘的赵太爷,早忘了 “阿 Q 也姓赵” 这回事;更怕西贝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场虚假的 “治愈” 上,最后落得个 “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靠蹭名人、贴标签换来的热度,终究是泡沫 —— 泡沫破了的时候,西贝要面对的,恐怕是比之前更难看的局面。而那些被 “爱国”“治愈” 标签糊弄的消费者,也早晚会看清这场营销赌局的真面目:所谓的 “艳阳天”,不过是西贝自导自演的幻象罢了。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