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戴笠胡蝶的真实样貌,一个狠一个美,货真价实的罕见照片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老话说“乱世出英雄”,这话一点也不假,民国时期便是典型例证,那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不仅有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横空出世,也藏着不少工于心计的“奸雄”。

而在众多人物故事里,戴笠和胡蝶的纠葛最为人津津乐道,毕竟这二人身份天差地别,实在很难让人把他们联系到一块儿。

1897年,戴笠出生在浙江江山,他出身贫寒,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父亲早早离世,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母亲蓝月喜一人肩上,母亲含辛茹苦,用柔弱的身躯将他一点点拉扯大。

这就是戴笠和他母亲蓝月喜极为罕见的合影,一眼看去,戴笠的长相就透着股“奸诈”劲儿。

尤其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发型,仿佛自带一种凌厉气场,让人瞅着就感觉这人不好惹,是个十足的狠角色。

少年时期的戴笠,性格活泼好动且不安分,16岁时,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前往繁华的上海闯荡。

但是在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都市里,没有背景、没有技术的他,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十分艰难。

一次机缘巧合,戴笠结识了青帮大佬杜月笙,杜月笙见他聪明伶俐,又颇有几分胆识,便起了提携之心。

在杜月笙的引荐下,戴笠得以结识蒋介石,并在其帮助下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当时的黄埔军校,汇聚了众多有志青年,是许多人出人头地的理想之地,戴笠抓住这个机会,刻苦学习。

毕业后,戴笠顺利成为国民党特务的一员,他为人心狠手辣,对蒋介石更是绝对忠心,凭借这些特质,他在国民党内部一路平步青云,最终成为军统的头号人物。

在戴笠的带领下,军统局主要开展情报收集和暗中活动,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国民党内部与蒋介石意见不合的人,只要阻碍了他们的利益,都会遭到无情打击。

戴笠手段狠辣,其特务网络遍布各地,能获取许多常人难以得到的机密情报。

但即便掌握着如此庞大的情报网络,戴笠却行事极为隐秘,总是神出鬼没,让人难以捉摸他的行踪。

胡蝶出生在上海,和戴笠不同的是,胡蝶家境优渥,父亲胡少贡在铁路部门任职,属于小中产阶层。

优渥的家庭环境,让胡蝶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琴棋书画的熏陶中,她逐渐成长为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再加上天生丽质、气质优雅,无论走到哪里都十分引人注目。

这张照片,正是胡蝶青春年少时的模样,她妆容精致,发型也是精心打理过的,整个人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她脸上绽放着如花般灿烂的笑容,那一双眼睛灵动有神,既透着满满的自信,又流转着丝丝妩媚,谁看了都感叹一句漂亮。

胡蝶极具语言天赋,仿佛生来就与语言有着不解之缘,她精通多种方言,上海话、广东话、闽南话等都不在话下。

由于父亲续娶的是满族妻子,胡蝶长期与她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竟也能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话。

这种出色的语言能力,在电影从无声片向有声片转型的时期,为她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16岁那年,胡蝶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成功考入中华电影学校,并给自己改名为“胡蝶”,这个名字现在听着都感觉很浪漫。

1925年,胡蝶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她出演了电影《战功》,由此正式踏入演艺圈,随后,《秋扇怨》的上映让她开始崭露头角,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1931年,胡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影片中,她凭借出色的演技,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成功在影坛站稳了脚跟。

1933年,上海《明星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活动,胡蝶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当选,此后更是连续多年蝉联这一荣耀,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影坛巨星。

胡蝶不仅在国内深受观众喜爱,在国外也备受关注,外国媒体将她与好莱坞巨星葛丽泰・嘉宝相提并论,称赞她是中国版的国际巨星。

从她的照片中就能看出她的美丽,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仿佛藏着星辰大海;微笑时脸颊上那浅浅的小酒窝,更是让人如痴如醉。

而且胡蝶为人十分亲和,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她会亲自下厨做饭,衣着体面却不刻意讲究。

尽管从艺多年,还与卓别林、梅兰芳等名人有过交往,但她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从未有过颐指气使的明星派头。

胡蝶和戴笠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任谁看都很难把他们扯上关系。

戴笠生性风流好色,但凡被他瞧上的女人,他都会不择手段地弄到手。

胡蝶这般才貌双全、声名远扬的女子,早就让他垂涎不已,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竟也将他们推到了彼此的世界里。

抗战烽火燃起的1942年,胡蝶打算将三十余箱财物从香港寄往重庆,可谁能想到,途经广东东江时,这批财物竟被劫匪洗劫一空。

当地警方虽四处寻觅、全力追查,却始终毫无头绪,案件陷入僵局,胡蝶没了法子,无奈之下只好向戴笠求助。

此时的戴笠正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讨好胡蝶、赢得她的好感,胡蝶这一求助,对他而言简直如同久旱逢甘霖,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戴笠立刻下令广东军统全力侦破此案,然而折腾许久,依旧毫无进展,为了博得胡蝶的欢心,戴笠想出了一个“妙招”。

他让胡蝶把丢失的物品列出详细清单,然后按照清单重新购置,有些物品国内买不到,他甚至派人到国外去采购。

胡蝶自然明白这些新物品并非自己用过的那些,但还是欣然接受了,两人对此都心照不宣。

第一步计划成功之后,戴笠又开始谋划下一步,为了能长久地和胡蝶在一起,他给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安排了几笔大生意,让他去滇缅公路倒卖、运输物资。

生意人潘有声心里或许清楚这是戴笠将他支开的计谋,但面对戴笠的权势,他也只能敢怒不敢言,最终留下娇妻,独自前往滇缅公路去挣钱了。

画面中的正是胡蝶与她的丈夫潘有声,二人站在一起,恩爱之情溢于言表,潘有声温柔地搂着妻子的肩膀,看向胡蝶的眼神里满是深情。

一旁的胡蝶仪态端庄大气,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带着幸福又羞涩的笑容,画面温馨得让人动容。

潘有声一走,戴笠便迫不及待地和胡蝶在杨家山公馆同居起来,可胡蝶嫌弃公馆窗户太小、视野不佳,戴笠二话不说,马上为她建造了一座带有大花园的豪华别墅供其居住。

不仅如此,他还为胡蝶购置了大量衣物首饰等她喜爱的物品,甚至不惜从印度空运水果来讨她欢心。

闲暇时,戴笠就陪着胡蝶在花园里悠闲地散步、惬意地聊天,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不知胡蝶是看中了戴笠的权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还是畏惧他的霸道与威严,这种金屋藏娇的生活竟持续了三年之久。

戴笠甚至还计划在1946年下半年和胡蝶正式结为夫妻,然而,命运弄人,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机失事,两人的同居生活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历经波折后,胡蝶终于和丈夫潘有声得以团聚,随后她跟着丈夫前往香港,本以为能就此告别过往,过上安稳平静的日子,她还一度选择息影。

然而命运弄人,丈夫潘有声不幸离世,两人苦心经营的暖水瓶厂也因之倒闭,生活一下子陷入拮据。

无奈之下,胡蝶只好重返影坛,1975年,她移居温哥华,渐渐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

晚年的胡蝶,住在温哥华的公寓里,闲暇时会和姐妹们打打麻将,但她很有分寸,从不沉迷其中。

为了充实生活、以学会友,她还到中侨学习英语,并非是为了成为专业人士,胡蝶为人低调,从不张扬,多次拒绝参加剪彩仪式,甘愿当一名普通老百姓。

不过,她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却始终无法掩盖,即便到了70多岁,依然端庄淑雅,在英语班上,她就像个大姐姐,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总是围着她转。

这张照片,定格了77岁胡蝶在温哥华家中阳台的珍贵瞬间,镜头里的她,面容端庄又优雅,浑身散发着大气从容的气质。

她身着华贵精致的衣裳,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大红色的口红格外亮眼,搭配着珍珠耳环,尽显生活的仪式感,一看就知道她是位无比热爱生活的人。

1989年,胡蝶在加拿大走完了她81年的人生旅程,悄然离世,她的迁徙之路,恰似20世纪众多华人的流散写照。

从繁华的上海辗转到战时的重庆,又从香港漂泊至温哥华,每一次地点的转换,都是她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无奈回应。

胡蝶的孤独,是旧时代知识分子共同面临的困境,她没有阮玲玉以死抗争流言的决绝,也不似周旋能全身心投入新时代。

在加拿大的最后十年,她仿佛成了一件被时光定格的标本,身着旗袍优雅地喂鸽子,用熟悉的上海话讲述老电影里的故事,却始终与现实世界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参考资料:

环球华报——温哥华藏龙卧虎:一代影星胡蝶晚年生活揭秘(图)2009-03-20


长江日报——民国第一美女胡蝶被戴笠霸占3年的经历(图)2011年02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历史   胡蝶   样貌   货真价实   罕见   真实   照片   温哥华   优渥   军统   黄埔军校   电影   丈夫   影坛   香港   端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