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徐玉兰(左)与搭档王文娟合影
徐玉兰是越剧徐派小生的创始人,主演了《追鱼》《红楼梦》《北地王》《春香传》《西厢记》《西园记》等一系列经典越剧剧目,堪称德高望重的越剧大师。
2006年,徐玉兰荣获“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称号。2013年,徐玉兰荣获中国戏曲奖·终身成就奖。
1976年,徐玉兰的丈夫俞则人遭迫害自杀身亡,当时徐玉兰才55岁。丈夫走后,徐玉兰没有再婚,依然把自己当作俞家的儿媳。
徐玉兰的两个儿子先后定居美国,晚年的徐玉兰饱尝亲情空巢的辛酸……
祖孙三,徐玉兰(右)与小姑徐春凤、奶奶白小娥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新登的汪姓人家,出生不久就被过继给了汪家的世交徐家,她改姓徐,叫徐玉兰。
1933年6月,12岁的徐玉兰开始在东安舞台学唱越剧。她先学花旦,后又学老生,最后定型为越剧小生。
1934年,徐玉兰开始在浙江、江西等地走红,成为戏班的头牌。
年轻时的徐玉兰面如满月,端庄漂亮,她性格刚烈,有几分男孩子的性格,说话、做事风风火火。
(年轻时俞则人)
1942年,徐玉兰在宁波演出,与戏院老板的侄子俞则人相爱了。
俞则人比徐玉兰大1岁,是家中独子,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他的父亲在一家银行就职,俞则人7岁时,父亲不幸病故。
俞母没有再婚,带着5个儿女艰难度日。父亲去世后家境衰败,俞则人和母亲饱尝世态炎凉。
徐玉兰认识俞则人时,他在宁波一家小学任教,薪水微薄,徐玉兰的收入比他高出上百倍。
按说徐玉兰这样的越剧名角,根本看不上一文不名的俞则人。但徐玉兰也出身贫寒,爱俞则人知识分子的风骨。
《浮生六记》徐玉兰饰沈三白 筱丹桂饰云娘(1946年)
(早年徐玉兰)
时俞则人有一辆旧自行车,他天天教徐玉兰骑自行车,教车、学车的过程中,两人相爱了。
由于时局动荡,徐玉兰四处漂泊,加上她要养一大家子人,她迟迟不敢与俞则人结婚。
俞则人身材挺拔,长相帅气,有几分文人的儒雅,他不顾寡母逼婚,一直在默默等待徐玉兰。
1949年,俞则人考入上海财经学院。4年后俞则人毕业了,被分配在上海一家财经部门工作。
(徐玉兰与俞则人结婚照)
这年,俞则人已经33岁了,徐玉兰也32岁了,结婚迫在眉睫。1954年初,俞则人向徐玉兰求婚,她接受了。
1954年5月9日,徐玉兰与俞则人在上海组建家庭。1956年11月,徐玉兰在上海剖腹产下儿子俞小勇。1960年3月12日,徐玉兰又在上海剖腹生下儿子俞小敏。
徐玉兰自从结婚后,就托起了守寡婆婆的晚年。徐玉兰比丈夫工资高,但夫妻俩要养两个儿子,还要养徐玉兰的母亲和伯母,经济并不宽裕。
但徐玉兰坚持给婆婆寄生活费,让婆婆在宁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徐玉兰(右)与王文娟《春香传》剧照(1955年)
每年春节,徐玉兰演出繁忙,不能与丈夫去宁波陪婆婆过年,她就让丈夫将婆婆接到上海。有时婆婆要跟女儿过年,徐玉兰和丈夫就给婆婆寄过年费。
婆婆逢人就说:我的儿子孝顺,我的儿媳更孝顺。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徐玉兰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单位墙壁、家里楼道里贴满了她的大字报。徐玉兰还经常接受无休止的批斗,被逼写检查。
徐玉兰性格刚烈,与造反派针锋相对,经常遭受毒打。她的家被抄了几遍,稍微值钱的东西都被抄走了。
徐玉兰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饰演的“贾宝玉”(1962年)
俞则人不愿与徐玉兰离婚,在单位受排挤,精神压抑。
一场场运动下来,俞则人胆小怕事,一有风吹草动他就成了惊弓之鸟。
1976年4月19日,俞则人被逼在办公室自缢身亡。造反派为了推卸责任,说俞则人与徐玉兰婚姻不睦,是两人吵架导致他自杀的。
(徐玉兰与丈夫俞则人)
丈夫早逝,撕裂了徐玉兰的心。她含泪为丈夫申冤,俞则人终于在1979年1月被平反昭雪。
丈夫走后,徐玉兰依然将自己当作徐家的儿媳妇。虽然她处境艰难,但徐玉兰仍然给婆婆寄生活费。
为不让婆婆伤心,她与两个儿子及丈夫的姐姐妹妹,联手向婆婆撒谎,隐瞒了丈夫去世的噩耗。
直到1979年俞则人被平反昭雪,婆婆才得知儿子已去世3年了。
(徐玉兰剧照)
老太太难抑悲痛,身体一下子垮了。1979年10月,婆婆不幸病逝,徐玉兰带着两个儿子去宁波奔丧。她承担婆婆大部分丧葬费,给婆婆披麻戴孝。
徐玉兰孝顺婆婆的善举,在圈内传为佳话。
徐玉兰对两个儿子有愧疚,大儿子俞小勇出生后,她就排演《北地王》。为了保持身材,徐玉兰不能吃催奶的食物,没有奶水,因此儿子俞小勇没有吃过她一口奶。
俞小勇(右)与弟弟俞小敏
1960年,小儿子俞小敏降生时,徐玉兰又在排演《红楼梦》。俞小敏降生后,医生发现他胸廓畸形(俗称小儿鸡胸)。
原来徐玉兰怀孕期间,天天束紧腰带坚持演出,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小儿子成了鸡胸,如果不及时矫正,孩子将来就会成为弯腰驼背的残疾人。徐玉兰觉得是自己害了儿子,哭得很伤心。
然而徐玉兰却没有办法弥补遗憾,儿子出生还没满月,她就要随团去广州等地演《红楼梦》。小儿子俞小敏也没有吃过徐玉兰一口奶,一降生就吃牛奶,稍大点就吃米糊糊。
徐玉兰(左)王文娟《红楼梦》剧照
徐玉兰去广州演出时,俞则人带着儿子四处就医。徐玉兰牵挂儿子,可那时通讯不便捷,她无法与丈夫及时取得联系,演出途中经常哭。
但只要一站在舞台上,徐玉兰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将家里的烦心事抛到九霄云外。
就医大半年后,俞小敏的小儿鸡胸终于得到了矫正。在外地演出的徐玉兰收到丈夫的来信,得知这一喜讯,她激动得又哭又笑,像一个疯子。
(徐玉兰)
俞小勇、俞小敏没吃过一口母乳,身体免疫力低,小时候兄弟俩经常生病,三天两头去医院打点滴。
有时兄弟俩深夜高烧,徐玉兰在外地演出,俞则人就与岳母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去医院打点滴,一折腾天就亮了。
徐玉兰演出回家,看着儿子手背上的针眼,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为了越剧,没有陪伴儿子成长,没有给两个儿子喂一口母乳,还让小儿子患上了“小儿鸡胸”。
徐玉兰难过地想:今生为了越剧,愧对两个儿子。如果有来生,我一定不唱越剧了,尽心尽力做一个好妈妈。
徐玉兰(左)与王文娟《追鱼》剧照(1960年)
1966年特殊年代来临,两个儿子受徐玉兰的牵连,在学校遭受歧视,老师将他们当作黑五类,同学欺负他们。
凌晨4点,造反派来家里抄家,将他们一家人赶到一间小屋里,逼徐玉兰将金条交出来。
大儿子俞小勇说:妈妈没有金条。造反派扬手就是一巴掌,俞小勇脸上顿时出现5个红红的指印。
徐玉兰每天都要接受批斗,两个膝盖被打坏了,走路很吃力。好几次,徐玉兰在单位接受批斗时,被打得走不了路。两个儿子跟着父亲,去越剧团将妈妈背回家。
(中年徐玉兰)
1967年,徐玉兰被下放到干校劳动,不能随便回家。
当时徐玉兰每月工资只有50元,俞则人每月工资90元。他们要赡养徐玉兰的母亲、伯母,还要接济俞则人的母亲,手头非常紧。
两个儿子多次跟着父亲,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去变卖,以补贴家用。
(徐玉兰夫妇与两个儿子)
俞小勇、俞小敏遗传了父母优良的基因,不仅长得很帅,而且还很有艺术才华。
大儿子俞小勇小时候学钢琴、手风琴,小儿子也学过多种乐器,两个孩子都想像妈妈一样当越剧演员。
1973年,徐玉兰与袁雪芬等一批艺术家率先被“解放”,徐玉兰被安排在上海越剧院学馆当老师。
这年学馆招越剧学员,俞小敏瞒着父母来报考,俞小勇为弟弟当手风琴伴奏。
(徐玉兰早年在家练唱,长子俞小勇手风琴、次子俞小敏巴松伴奏)
(徐玉兰与母亲陈菊英、儿子俞小敏合影)
徐玉兰得知后,坚决不准儿子报考,她觉得自己唱越剧受尽了磨难,绝不让儿子再走这条路。
1973年,俞小勇中学毕业后去农村插队,后应征入伍,在江苏某部队服役。
按照政策,哥哥俞小勇去农村插队,俞小敏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俞小敏按部就班地读完了高中,后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
1979年,徐玉兰经过3年多的奔走呼号,终于为丈夫平反昭雪了,这年徐玉兰已经58岁了。
1979年1月,相关部门为俞则人举行追悼会,两个儿子陪徐玉兰出席。看着俞则人的遗像,母子三人眼里都是心痛的泪水。
左起:徐玉兰、王文娟、孙道临(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
俞小勇在部队表现很好,被提干了。1982年,俞小勇在部队结婚了,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夫妻俩在军营里相识相爱。
俞小勇的婚礼很简单,当时徐玉兰在外地演出,没能参加儿子的婚礼。她身边没有积蓄,也没有给儿子寄钱。
1984年,俞小勇与妻子从部队转业了,夫妻俩都在上海工作。俞小勇在一家文化部门当音乐编辑,儿媳进入上海大学深造,后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当公务员。
俞小敏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文化部门就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俞小敏也结婚了,妻子也是大学生。
徐玉兰与弟子钱惠丽(摄于上世纪80年代)
俞小敏的婚礼也很简单,徐玉兰没给儿子大操大办,也没有给儿子钱。
俞小敏结婚时,她做了两床被子当贺礼,还将自己在部队时的一床旧毛毯送给儿子儿媳。
1986年,俞小敏与妻子去美国发展。他在美国一所高校学习电影制作,学成后俞小敏选择在美国纽约定居。
生活稳定下来后,夫妻俩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
1991年,70岁的徐玉兰退休了,担任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艺术顾问。
(徐玉兰与孙子龙龙)
俞小勇与妻子结婚后,在上海生下了儿子龙龙。俞小勇见弟弟在美国发展得很好,也萌生了出国的念头。
然而爸爸不在了,母亲老了,他担心自己也出国,母亲会有想法。这样一来,俞小勇不免心事重重。
徐玉兰窥破儿子的心事后,推心置腹与他交流,俞小勇这才说出了自己想去美国发展的念头。
年轻人就要有追求,有抱负,多见见世面,徐玉兰鼓励儿子去追梦。
她对儿子说:你不要担心我,我身体还算硬朗,家里的小俞阿姨就像女儿一样,将我照顾得很好。
母亲的理解让俞小勇很感动。不久,他与妻子在弟弟的帮助下,也移居美国纽约。
俞小勇和弟弟很孝顺,两次将徐玉兰接到美国过年。兄弟俩希望妈妈在美国养老,但徐玉兰离不开越剧,离不开学生和那些老同事,执意回到上海生活。
(徐玉兰在美国纽约)
两个儿子每年都会给徐玉兰寄鱼油、钙片等保健品,还给母亲寄外汇,徐玉兰收到外汇后去银行换成人民币,她还将保健品分给老同事吃。
两个儿子回上海时,会请徐玉兰吃西餐。身边人都羡慕徐玉兰生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给她挣足了面子。
2001年,徐玉兰80岁了,两个儿子远在美国,只有保姆小俞在身边。这时徐玉兰的两个儿子人到中年,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一般每年只回国一次,住一个多星期就回美国。
(徐玉兰与长子、长媳、孙子、次子、次媳、孙女)
徐玉兰年事已高,对亲情的渴望愈发强烈,渴望经常见到儿媳儿媳、孙子孙女。有时节日,小俞给徐玉兰做好饭后,要回家照顾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徐玉兰一个人在家吃饭。
看到领居家笑语喧哗,晚辈陪着父母聊天、看电视、打麻将,徐玉兰格外羡慕,不知不觉中她的眼里会涌出泪水。
她这才意识到,有儿女在身边就是父母晚年最幸福的事。
此时徐玉兰的想法彻底变了,她不希望儿子有什么大出息,哪怕他们平庸,只要守在自己身边,她觉得就是最幸福的事。
(徐玉兰)
2006年,徐玉兰85岁了,患上了冠心病、糖尿病,每天都要服药。虽然保姆小俞将她的生活照顾得很好,但徐玉兰还是想儿子,可她见儿子一面好难。
晚年的徐玉兰,饱尝亲情空巢的辛酸。
2014年,徐玉兰因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住院。两个儿子意识到对母亲的疏离,让母亲饱尝亲情空巢之苦,小儿子俞小敏回上海照顾母亲。
俞小敏在徐玉兰身边守护了3年,俞小勇也每年回国照顾徐玉兰。两个儿子守在身边,徐玉兰的精神状态出奇得好。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9日)
(上海福寿园徐玉兰安息处)
然而毕竟年事已高,徐玉兰脏器衰竭,2017年4月19日,徐玉兰不幸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96岁。
徐玉兰走时很安详,虽然她的晚年饱尝亲情空巢之苦,但在最后3年里,有儿子守在身边,她知足了。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