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楼市风头最劲的时候,有人拼命拿地盖楼,也有人悄悄地卖光资产、转身离场。
等到潮水退去,才发现多数人裤子都没穿好,只有少数人,早就登上了岸。
潘石屹,正是那个早早上岸的人,而且走得极其干净利落。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风光在美国买地建楼、生活轻松的潘石屹,早在国内地产红得发紫的时候,就做出了“反着来”的决定——他跑了,而且全身而退。
这波操作,不仅躲过了行业崩塌的风险,还比很多被称为“地产大佬”的人物,更显高明。
还记得2015年前后,那是中国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
一线城市房价飙升,三四线城市也开始“抢购潮”。各大开发商四处拿地,拼命扩张,恨不得一夜造出新城。
就在这时候,潘石屹干了一件看起来特别不合时宜的事:开始减持国内的核心资产。

当时的SOHO中国,拥有着北京、上海多处写字楼和商业项目,租金稳定、资产优质,是妥妥的“现金奶牛”。
但他不但没有继续买地扩张,反而一点点地把这些核心项目拿出来卖。
有人骂他“胆小”,有人喊他“跑路”,可几年后回头看,这波“割肉止盈”,简直像开了天眼。
别人都想着“高点卖出”,可高点往往是后知后觉。潘石屹做的是:只要看出局势有风险,不管是不是最高点,先撤再说。
很多人喜欢把潘石屹和李嘉诚放在一起比较,说他们都嗅到了楼市转折点,在高位退出。但仔细看,其实两人操作风格完全不同。
李嘉诚做的是“大规模资产转移”,英式节奏,慢慢剥离中国资产,买进欧美核心物业,强调“防守”。他的动作很早,但也很张扬。
潘石屹却像个“地产狙击手”,选好时机、瞄准目标、短线突击。

2014年起陆续出手核心商业楼盘,2019年大手笔套现,2021年索性连SOHO中国的控制权都要卖,目标明确:清仓走人,带着真金白银去美国。
对比之下,李嘉诚像个帝国的总指挥,调兵遣将;而潘石屹,更像个精英特工,悄悄出击,完成任务后抽身离开。
很多人说,潘石屹是不是不看好中国?其实不是。他是看懂了一个基本逻辑:中国房地产的赚钱逻辑正在变。
过去十几年,房价节节高升、融资渠道畅通、需求无限膨胀,只要能“压盘熬涨”,开发商就能挣钱。

但这种模式是靠高杠杆和高速流转撑起来的。一旦楼市降温、政策收紧、融资难搞,这个模式就会塌。
潘石屹显然早就意识到这个风险。他的选择是:别等出事再跑,那时候再好资产也难卖出好价。
趁行业还热、接盘方还多的时候退出,才是真聪明。
而且他没有拖泥带水。别人想着“再熬熬”,他已经在“甩卖”;别人幻想着“政策托底”,他已经把钱换成美元、砸到纽约的核心地段。
当下国内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恒大的债务黑洞深不见底,王健林把一个个万达广场打包贱卖,碧桂园也濒临技术性违约。
而潘石屹夫妇呢?在纽约中央公园边上,用760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六块地皮,不用贷款、不靠杠杆,直接干。

这背后是多么强烈的反差。
国内房企在“保交楼、求生存”,而他在世界金融中心“现金建楼”。很多同行还在拆东墙补西墙,他已经在曼哈顿继续当老板了。
而且,他投的地段,不是什么偏远小楼,而是曼哈顿上东区——寸土寸金,租金收益稳、升值空间大,是全球顶级富豪追逐的地方。
但话说回来,商业操作是聪明,社会责任呢?
很多人对潘石屹的“不捐不帮”耿耿于怀。
比如汶川地震、国内疫情,他的捐款寥寥;反倒是给美国高校大笔捐钱,理由还是“帮中国留学生”。
更让人不满的是,他明明靠中国市场起家,赚的钱也是中国人买单的,如今却把钱和项目都转移到国外,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凉薄”。

有人觉得他是现实主义者,提前预判风险,不当接盘侠;也有人认为,他是“收割完国内就跑路”的典型,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
而且,即便他说“我没跑,我还有中国护照”,可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钱在国外、人也在国外,产业也慢慢转出去了。
别看潘石屹如今风光,其实他在美国也不是每笔买卖都顺利。
像他太太张欣投资的一部科幻片,砸了几千万美元,结果票房连零头都没收回来;
共享办公项目也赶上远程办公的浪潮,写字楼空置率飙高,项目几乎砸在手里。
为了补税务缺口,他们还倒贴卖掉了一栋在纽约买的别墅,足足亏了200多万美元。

所以,哪怕是“全身而退”的人,也不总是稳赚不赔。
只是相比国内房企动辄百亿债务、法院追债、项目停工的惨状,他这些小挫折,根本不值一提。
最近,有网友发现潘石屹的社交媒体IP显示是“北京”,引发了一波“他是不是回国了”的讨论。
有人说,他是海外投资受挫,想回来找机会;也有人说,他是看到了国内政策松动,想低位回补。
不管真相如何,可以确定的是:潘石屹的风格,从来不是恋战,而是快进快出。

如果国内真的出现拐点、房地产迎来新局,说不定他又会重新布局;但要说他“回归报国”,多半还是想得太美。
潘石屹的操作,确实高明。他不像别人硬撑到底,等到楼塌了才想跑;他提前看清局势,在所有人都不愿面对真相的时候,他先抽身了。
他是少数没留下债务、没搞烂尾楼的大佬之一,这点确实值得认可。
但他也不是“完美企业家”。他赚的是中国的钱,捐的是美国的款;他扬言“不跑”,却比谁都走得早;他拒绝背负道德压力,选择了冷静的自保。

所以说到底,潘石屹是个聪明商人,但未必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企业家。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风光背后总有争议。但正如那句老话:风浪过后,能站着的人才有资格谈价值。
潘石屹,正是那个站在浪头上的人。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