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孤独不合群,只恐人情未必真。宁坐山前观云舞,不与他人论是非。
独来独往之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能在无人喝彩时依旧坚守努力;他们情绪控制力极高,在琐碎烦恼中保持从容;拥有清晰的自我边界感,不迎合不迷失,洒脱自在。
向来以为,独来独往之人,必定是性情古怪,或是遭遇了什么不幸,才至于此。
然而岁月渐长,阅历渐深,方知此辈中多有异才,其品质之优秀,竟非寻常交际花所能及。
其一,是“不凑热闹”的勇气
不问人间事,忘机过此生。
不盲目合群,不随波逐流,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深耕细作,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芬芳。
别人追逐喧嚣,我独守宁静,在自己的节奏里稳步向前,这便是我的处世态度 。
世上的人,向来是喜欢扎堆的。
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喧嚣,茶馆中飞短流长的絮语,公园内三五成群的舞步,无不显出人们对于“群”的依赖。
独来独往者却不然,他们行走于市井之中,目光平静,步履从容,既不刻意避开人群,亦不主动融入其中。
我认识一位退休的老教员,每日清晨独往公园,择一僻静处打太极,而后读书至晌午。
有人问他为何不与人同练,他道:“众声喧哗中,何尝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此言初听矫情,细思却极有道理。人声鼎沸处,最易迷失自我。
其二,乃“耐得寂寞”的本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人生如逆旅,耐得住寂寞,方能在岁月的长河中,守得云开见月明,邂逅独属于自己的繁花盛景。
真正的强者,从不畏惧寂寞,他们把寂寞当作攀登的阶梯,一步一步,向着心中的高峰稳步迈进。
寂寞这东西,像是无形的刀子,多数人被它割得坐立不安,唯有四处寻人作伴以求解脱。而独来独往者却能与之和平共处,甚至从中获益。
邻居张姨寡居多年,子女皆在外地。常见她一人于阳台上修剪花草,或对窗读书,神情专注。
我曾问她是否感到孤单,她反问我:“你看那盆兰花,独自开得不好么?”诚然,她的兰花年年开得极好,而她也活得颇为充实,书法、国画皆有造诣。
后来得知,她年轻时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那些需要冥思苦想的难题,多是在独处时破解的。
其三,是“自得其乐”的境界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人生海海,于独处的角落,抚琴弄弦,不扰他人,也不被他人打扰,这份自得其乐,是灵魂深处的安稳归处。
远离尘世纷扰,在书籍的世界里漫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沉浸其中,自得其乐,收获精神的富足 。
把日子过成诗,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侍弄花草、品味茶香,在平凡日常中自得其乐,找寻生活的回甘。
世人多以外界的认可为乐,独来独往者却能自建一方天地。老周便是如此。退休后,他不参加任何老年社团,却每日沉迷于木工。家中桌椅板凳,皆出自他手。
有人笑他做这些无用功,他道:“我做的不是家具,是时光。”渐渐地,他的手艺竟至精湛,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而当初嘲笑他的人,依旧每日在棋牌室消磨光阴。独来独往者的快乐,不假外求,因此也无人能夺。
其四,为“思想独立”的品格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思想独立,是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是面对权威时敢于质疑,是于复杂世事里坚守自己的判断。
不盲目附和,不轻易动摇,以自己的思想丈量世界,用独特的视角审视万物,让独立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人在群体中,思想最易趋同。
张三说房价要涨,李四便慌忙筹钱买房;王五说某药神奇,赵六就排队抢购。独来独往者却少有这种盲从。
记得小区里有一位总独坐凉亭的老周,在全民炒股时他不动心,在保健品风靡时他不跟风。众人笑他落伍,后来股灾降临,假药曝光,大家才想起老周的先见之明。
问他何以如此清醒,他淡淡地说:“人声鼎沸处,真相往往沉默。”
当然,独来独往并非与世隔绝。他们也有交流,只是更为挑剔;他们也有关怀,只是不流于表面。他们的世界,像是一本合上的书,外表平静,内里却波澜壮阔。
结语
如今老年人群中,独来独往者日众。
有被动者,因子女远游、伴侣离世而形单影只;亦有主动选择者,宁愿与自己的思想为伴,也不愿在无聊的闲谈中虚掷光阴。
对于后者,我们不必怜悯,反而应当尊重——他们提前抵达了多数人晚年才明白的境界:最好的陪伴,有时是高质量的独处。
公园长椅上,常见白发翁媪独坐。
他们看人来人往,神色安然。或许他们终于懂得,人生最终的朋友,终究是自己。而那些早早学会与自己为友的人,不过是提前拿到了晚年的智慧罢了。
人至暮年,方知独处之乐。非是厌世,实乃通透。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