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宋若虹
4月24日,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正式公布,“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成功入选。
本次评选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
据了解,这是十大考古发现自1990年启动以来,盘龙城遗址第二次入围终评,第一次获评年度十大考古发现。遗址考古领队孙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不仅是对盘龙城遗址最新考古发现的肯定,更是对盘龙城遗址十年探索大遗址考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盘龙城近年在考古助力遗址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支持之下,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围绕盘龙城城市聚落性质和长江中游早期文明进程这一学术目标,践行大考古工作思路,十年逐一城,对盘龙城遗址展开了持续性的考古工作。
盘龙城遗址近10年考古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城市聚落变迁,展现长江中游早期文明进程。考古人员通过梳理过往资料和多年度的考古发掘,揭示出盘龙城城市聚落中心三个阶段的变迁过程。近年在三个时期均有重要发现,早期阶段的王家嘴地点发掘明确盘龙城遗址最早阶段可至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实证夏代晚期中原王朝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中期阶段小嘴铸铜手工业作坊区的发现确认盘龙城能够铸造青铜容礼器,这一阶段盘龙城成为中原王朝控制南方的中心城市;第三阶段,聚落的中心北移到杨家湾地点,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和多座高等级贵族墓葬。
二是重建遗址古代景观,认识地区水文变化与聚落环境。通过搭建水上平台开展水下钻探、湖底钻芯多学科分析、湖底考古发掘等工作,发现商时期遗址周边水位应低于海拔17.5米,至少比当今低5米至7米。盘龙城遗址景观与环境研究,从考古学证据揭示出江汉地区夏商时期水位变化趋势,为认识历史上长江水文变化、古今聚落选址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是探索石构工程遗迹,体现城市复杂结构与突出规格。从2015年开始,考古队持续围绕杨家湾区域的大范围石头堆积展开工作,先后发现石构方形基础、完整陶缸埋藏、大规模石构工程遗迹等。特别是石构遗迹规模巨大,整体呈东西向分布,并与杨家湾地点所见晚期大型建筑、高等级贵族墓葬形成呼应,整体属于盘龙城聚落晚期北部的外城。此类石构建筑为长江中游夏商时期遗址中首次发现,其巨大的体量和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凸显了所在杨家湾地点在整个遗址的重要位置,也表明盘龙城所具有的中心城市的地位。
丰富的考古成果充分印证了盘龙城遗址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武汉大学青铜文明研究主任、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指出,盘龙城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开启了古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国家治理模式;盘龙城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推进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盘龙城串联起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了大河文明中的双大河文明结构。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