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封杀,出口暴跌:俄罗斯宣布禁售中国卡车,为何背后捅刀?

文|文人

所有内容皆有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及末尾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友谊正经历严峻考验,7月30日一份出人意料的禁令从莫斯科传出: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宣布禁止进口与销售东风、福田、一汽解放和中国重汽(汕德卡)多款热销卡车车型。

而封禁理由则是这些车辆存在刹车性能不足、噪音超标等安全隐患,这一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发了中俄汽车行业的震荡,两国之间的无限友谊是否已经有了边界?

仔细回溯近两年的时间线,不难发现这场禁令其实是一系列渐进式政策的高潮,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卡车制造商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

就像大自然不允许真空存在一样,中国卡车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其市占率从2022年的不足4%猛增至今年的近60%,这种市场格局的剧变令人咋舌,短短两年内,从坐冷板凳到成为市场主宰,中国卡车在俄罗斯上演了一出“灰姑娘变公主”的传奇。

然而市场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俄罗斯本土巨头卡玛斯(KAMAZ)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从2022年的60%以上下滑至33.3%,这家俄罗斯国家级卡车制造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不得不缩短工作时间,工人薪资暴跌40%。

卡玛斯公司陷入困境部分归咎于进口商短视的政策,指责中国车企去年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政府选择了强硬干预,从2024年10月开始,俄方将进口汽车回收税提高至85%,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每年继续上涨10-20%。

今年1月,进口卡车关税从15%上调至35%,同时引入了一项新的进口差价税,这些措施直接导致中国卡车价格优势大幅削弱,更严格的认证要求也接踵而至,所有进口车辆必须通过俄罗斯本土实验室的强制认证。

整体测试周期从原来的3-6个月延长到8-12个月,费用翻倍,这些政策调整与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俄罗斯重型卡车市场同比下降60%,整体工业产出增速从去年同期的4.8%下滑至1.4%。

同时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至21%,试图抑制战时通胀,这一举措进一步抑制了车辆需求,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本土企业对政府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但俄罗斯的真正担忧并非仅限于市场份额的流失。

从技术角度看,两国卡车制造业的差距正在扩大,中国卡车已进入电动化+智能化阶段,例如福田欧曼重卡采用排量13升的X13发动机,最高马力可达580匹。

而俄罗斯最先进的卡玛斯54901重卡配备12升六缸发动机,马力上限仅为550匹,在自动驾驶领域,中国重汽已在俄罗斯北极圈矿区实现L3级无人运输,而卡玛斯计划到2028年才能实现自动驾驶卡车量产,这种技术差距对俄罗斯这个军工大国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

毕竟现代军用卡车与民用车型技术同源率超过60%,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不愿成为中国过剩产能的倾销地,这一担忧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态度如出一辙。

据报道,俄罗斯国家工业企业集团罗斯泰克(Rostec)总裁谢尔盖·切梅佐夫已公开呼吁限制中国汽车进口,这位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商业大亨掌控着俄罗斯约70%的国防工业以及该国两大汽车企业,卡玛斯和阿夫托瓦兹(AvtoVAZ)。

这表明俄罗斯政府对中国卡车的限制措施实际上是一场由政商精英主导的保护主义运动,不过,俄罗斯并非一味拒绝中国车企。

5月俄方推出了工业本地化计划,明确在俄本土组装率达到50%以上的企业可享受关税减免和税收优惠,这表明俄罗斯更希望吸引中国车企赴俄建厂,而非简单地进口成品车。

这种做法既能保护本土就业,又能促进技术转移,同时避免俄罗斯汽车工业完全依赖进口,然而中国车企对在俄投资态度谨慎,一方面俄罗斯市场环境存在不确定性,腐败问题广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担忧在俄投资可能招致西方的次级制裁。

自2024年年初以来,中国零部件出口商已经开始担忧制裁风险,部分公司已暂停对俄出口,这种局面使俄罗斯汽车产业面临两难困境,既难以自给自足,又无法完全依赖中国进口。

对中国卡车企业而言,俄罗斯市场的变化是一个信号,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出口模式已不可持续,北汽福田、东风柳汽等企业已开始在俄罗斯进行本地化布局,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更为完备的供应链和服务网络。

然而俄罗斯地广人稀的地理特性为服务体系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试想一下,在一条几百公里都没有一个服务站的运输线路上,如何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营?

这场中俄卡车贸易摩擦折射出一个更为普遍的全球趋势,面对中国制造业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巴西提高了进口车辆关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反补贴税,美国计划以安全为由禁止中国车企生产的汽车上路,这些举措预示着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光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只有最大、最成功的企业才能通过海外建厂来应对全球贸易壁垒。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俄罗斯限制中国卡车进口的举措无疑会导致车价上涨和选择减少,对于卡车司机而言,选择本土品牌意味着要支付更高的购买成本,但可能获得更好的售后保障,选择中国品牌则可能面临更多的法规不确定性。

国际关系从来不只是口头上的友谊,而是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上的复杂博弈,无论是中俄无限友好的政治宣言,还是欧美对俄罗斯的严厉制裁,都无法掩盖一个简单的真相,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维护自身利益。

对俄罗斯而言,保护本土产业、维持技术自主是重中之重,对中国企业来说,则需要思考如何从单纯的出口转向更加深入的国际化经营。

也许中国卡车在俄罗斯的未来之路不在于短期内争夺市场份额,而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真正融入当地市场生态,毕竟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适者生存的法则永远不会过时。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俄罗斯禁售部分中国品牌卡车,为哪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7

标签:财经   俄罗斯   重拳   卡车   中国   本土   市场   车辆   友谊   企业   关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