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不跟奶奶亲了? 真不是谁教唆,而是这3个原因

您好呀,我是果果的妈妈,97后的普通全职宝妈。

记录成长中的小碎片,

分享育儿路上的“干货”,

和你聊聊当妈妈的那些心事、爱与疲惫。

文|果果的慢时光

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留言:“我孙子是我一手带大的,从小吃奶、哄睡、换尿布、背出门全是我做。

可现在他上小学了,回家第一时间喊妈,连看我都不看一眼。

是不是我真的老了,没用了?”

她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奶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我们身边,太多老人辛辛苦苦把孩子一把屎一把尿带大,却没想到,

孩子越长越大,跟奶奶的关系却越来越淡,甚至变得疏远,冷漠。

有些人开始归咎于“儿媳在中间挑拨”,有些人觉得“孩子大了都忘恩负义”。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冷静地回看那些亲子三代的相处轨迹,就会发现,

孩子为什么不再亲奶奶,真不是谁在教唆,而是这3个潜在的原因

01

孩子越大,越能感受到“谁在控制他”

小时候的孩子,是没有边界感的。

谁抱我,我就跟谁亲;谁陪我玩,我就喜欢谁。

所以在孩子刚出生的几年,奶奶全程参与、日夜照顾,

自然在孩子心中有很深的依赖感。

但孩子越大,越有了“自我意识”,他们会慢慢发现,

奶奶对自己的“好”有时候是带着情绪和控制的。

比如:

这些话,在奶奶眼里是关心、是经验、是爱;但在孩子耳里,可能就是命令、是抱怨、是负担。

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支配”,就会本能地抗拒,哪怕这个人是他小时候最依赖的奶奶。

亲密关系从来不是靠“付出”就能稳固的,而是靠理解和尊重滋养的。

02

情感连接被“父母”重新夺回

很多孩子小时候跟奶奶亲,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爸爸妈妈要上班、加班、应酬,有的甚至常年在外地工作,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所以孩子的安全感、依恋和习惯,自然转移到了“全天候”陪伴的奶奶身上。

但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后,妈妈请假接送、辅导作业、做饭、讲故事……日复一日,

父母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情感链接逐步加强。

而奶奶这时开始“隐退”,不再管太多,或者体力精力跟不上了,亲密感也随之减弱。

你可以理解为:孩子的人生早期,是奶奶主打的“感情大股东”;

但后期,爸爸妈妈逐步增资扩股,把“情感份额”慢慢收回。

孩子的心,是随着陪伴的时间在流动的。

你在哪里,爱就会跟着你流动。

03

奶奶“参与太多”父母事务,损伤了亲情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

很多奶奶在带娃时,不自觉地参与过多家庭事务

比如教育方式、日常习惯、家庭决策,甚至是亲子间的情绪处理。

这些介入,往往出发点是“为你好”“我经验多”,但在孩子眼中,却可能成了矛盾的起点。

比如:

这种“夹心教育”,一方面让孩子困惑:到底该听谁的?

另一方面让父母压力山大:我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打婆媳仗”。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感受到的是冲突、是权力争夺,

而不是单纯的爱。

当他们意识到这种张力的源头,往往就会下意识地“选择站队”。

而这个队,通常是妈妈那一边。

不是因为妈妈付出得更多,而是因为他们不想再被“夹在中间”,

觉得更自在、更放松的那一方,就是更亲的一方。

04

写在最后: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亲奶奶,

也没有哪个奶奶是故意要“夺爱”。

只不过,爱需要方式,亲密关系也需要界限。

小时候的孩子,靠照顾就能亲近;

长大后的孩子,需要理解才能走近。

如果你是奶奶,请相信:

你辛苦养大的孙子,没有忘记你,

他只是学会了选择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空间。

而如果你是妈妈,也请理解:

孩子和奶奶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不是非此即彼,

而是一个需要你用智慧调和的亲情网络。

不怨不争,懂分寸守边界,

或许才是三代人之间,最温柔的陪伴方式。

END

评论区交流:

你家孩子跟奶奶亲吗?

小时候和长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你怎么看孩子长大后“跟谁亲”的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经历,

让更多人看到不一样的“带娃三代关系”。

留言区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育儿   奶奶   原因   孩子   妈妈   小时候   父母   孙子   关系   方式   家庭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