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上海新江湾城有个小区叫融信世纪江湾,最近这几天火了。
火在哪?二手平台上挂着5套93平米的房子,价格一模一样,1460万。

3楼的1460万,18楼的也1460万;简装的1460万,精装的还是1460万,93平米的房折下来单价15.7万一平。
楼层不同,装修不同,价格就是坚持保持一样,而且发布时间挤在同一周,连房源介绍都差不多:南北通透、满五唯一。
这种不合理的定价,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大概率就是业主组了价格同盟,抱团守价。还翻出业主群的聊天记录,说大家商量好了要守住价格底线,不能让房价往下砸。
听着挺硬气,但我得说句实话……守不住。

要聊清楚这事儿,先要说清楚什么叫价格同盟。
房子值多少钱,理论上是买家和卖家多次博弈和谈判出来的,比如你说1460万,买家觉得只值1200万,最后可能1300万成交,这叫市场定价。
价格同盟是啥?就是一帮卖家提前商量好:咱们都挂这个价,谁也别降。
人为造个价格底线,看着是在保护资产,实际上是在跟市场规律对着干。
问题来了,市场规律能靠价格同盟打翻么?
咱们可以先聊一些数据,融信世纪江湾10月挂牌均价15.74万一平,但9月实际成交只有13.5万一平。也就是说,挂牌价和成交价,差了2万多一平。
今年成交的3套类似房子,总价在1275万到1418万之间,单价13.4万到14.9万一平。
现在统一挂1460万,比最高成交价还贵。买家又不傻。
所以挂出来的,和最后真实成交的市场价,完全是两码事,哪怕定5000万一套也可以,反正最后没人买。
当然,业主为啥敢这么挂?也不是完全没底气。
一个是学区。对口复旦二附校,在杨浦算好学校。学区房嘛,向来抗跌。
一个是环境。新江湾城是上海市区唯一留着大片湿地的地方,15万平米的湿地公园就在那。这两年板块新房断供了,二手房更显稀缺。
还有个是历史表现。2018年这小区开盘均价9.23万一平,2022年高峰期冲到19.9万一平,4年翻倍。所以业主心里认知比较稳,觉得我这房子就值这价。
但2022年是什么时候?那是楼市最后的疯狂。现在都2025年11月了,市场早变天了。
你守着2022年的价格,就像守着诺基亚的股票等它涨回巅峰。
记者也很好玩,专门跑去采访了中介。
中介描述了更具体的情况,说业主互相不认识,没刻意组什么价格同盟,后面几个挂房的,就是看前面有人挂1460万,觉得这价还行,跟着挂了。
不过中介还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根本卖不动。

我自己看过不少小区想抱团保价的,最后没一个成的。
为啥?
首先是局面不同了,现在是买方市场。房源多,买家少,买家有的是选择余地。你这小区挂1460万,隔壁小区配套差不多的挂1300万,买家去看隔壁了。你守着高价,守的是寂寞。
其次是内部会分裂。价格同盟最怕有人先破防。只要有一个业主真急用钱,降价50万成交了,整个价格体系瞬间崩。其他业主一看:这家人喊得凶,让大家都保持高价,原来是方便自己降价卖啊,那我也降,立马出现价格踩踏。
当然更关键还是时间成本。
房子挂那卖不出去,每月贷款还得还,物业费还得交,机会成本也在流失。业主能耗多久?3个月?半年?一年?市场可以等,业主等不起。
这事本质上是业主在跟时间赌博。
赌啥?赌市场会反弹,赌接下来有利好政策,赌房价还能涨回去。
但我得说句难听的,这赌局业主赢的概率太低了。
因为现在的楼市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供不应求,买房跟抢似的,你不买有的是人买。现在呢?存量房时代,房子多得是,人口还在减少,年轻人生育意愿也在下降。
况且上海二手房市场已经连跌好几个月了。根据房产平台数据,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在持续萎缩,挂牌价和成交价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这种大趋势下,一个小区的业主想靠抱团守住价格,就像用把伞去挡台风,很难。
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业主越想守住价格,越可能加速价格下跌。
背后道理我一说就懂:你统一挂高价,买家看了觉得这小区业主都不愿降价,那我就去看别的小区。
结果成交量更少,房子更难卖,流动性一旦丧失,那价格更是会往下掉。
现在房地产就是这个情况,挂牌价可以坚持,但市场不会等你。
时间会给出答案,而这答案,多半不是业主想要的那个。
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哎……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