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谷糕
孙宇平
糕,是用软糜子面做成的一道油炸点心,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道经久不衰的传统美食。一般在逢年过节、生日庆典、婚丧嫁娶、招待亲朋等重大时令节日要吃糕。在陕北府谷一带,每年秋天打谷子的这一天也要吃一顿糕,人们习惯把这顿糕叫“打谷糕”,可见打谷子同样是一件非常隆重喜庆的大事。
谷子,属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种植物。古称稷、粟,亦称粱,一年生草本。谷穗呈穗状圆锥形,卵圆形籽实,粒小多为黄色,去皮后俗称小米。中国种谷子历史悠久,其种植史贯穿了华夏文明的发端与发展,在中国北方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约1万年前。我国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为主要栽培区。黄土高原因土层履盖厚,温差较大、少雨干旱等独特的气候原因,在这一带种植的谷子碾出的小米水分小、富含更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米粒色泽金黄,而且口感细腻柔软,又有一种独特的韧性,故这一带产的小米甲天下。
每年的秋天,庄户人把地里收割回的谷子一梱一梱码在土场边上晾晒。等到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整梱的谷子用铡刀把谷穗铡下,谷杆用草绳捆成大捆竖起放在场畔。一则是继续晾晒防霉,谷杆是牲畜的上好饲料,贮备作为冬天的饲料;二则是主人在给过往的行人“炫耀”,谁家的谷杆堆的多,就代表这家人勤劳、殷实。铡下的谷穗薄薄地摊在场面上晾晒一个上午,中午就开始打谷了。
打谷这天要吃“打谷糕”,女主人就是再忙,也要腾出时间,蒸糕、揣糕、抹枣泥、卷糕、切糕,一步也不得马虎,做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黄米油糕。中午时开始炸糕,因为要祭祀,所以这天炸糕还是有讲究的,用的黄油不可用以前炸过的黄油,一定要用上好黄油,炸的第一盘糕要拿到场面上去祭祀,由此可见庄户人对打谷的重视以及对粮食的敬畏的程度之高。炸糕的黄油香味随风飘荡着、弥漫着,那是黄米油糕的味道,是庄户人熟悉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也是庄户人丰收喜悦的味道。
男人们端着糕来到场面上,掐几个小块,嘴里默默有词,说一些吉祥祝福语,边说边把小块糕扔到场面的各个方位,来祭祀场神爷和谷神爷。祭祀完毕,全家人美美地吃一顿糕粉汤或者糕荞面饸饹。饭饱精神壮,民富喜事多,全家人到场面上开始正式打谷。种植的谷子少,谷穗数量少,就用梿枷,一般是两人或者是四人对打,一起一落,动作统一,节奏感强,有时一边挥打,一边唱着号子或民歌,以此舒缓节奏,增添劳动的乐趣。种植的谷子量大,谷穗数量多,就用碌碡,牲畜拉着碌碡碾压。谷穗翻了再碾,碾了再翻就可以出场了。接着扬场,扬谷子可是一件技术活,谷粒既小又轻,扬谷子比扬别的作物难度更高,既要掌握风向又要看好风力的大小。扬完攒堆,颗粒装袋、归仓。
秋天对农民而言是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快乐喜悦的季节。在这繁忙的季节中,也要忙里偷闲,美美地吃一顿打谷糕,这不仅是对古人敬畏粮食的沿续与传承,同时又可以调节一下在忙碌中的生活情趣。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糕已不再是过去那么奢望,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吃,但过去的打谷糕是记忆中的美味,也是留给农人们的一段美好回忆!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