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不必为“有用”捆绑自己,学会课题分离重塑自我价值的认知

“夹心层”这个词已经深入到来形容中年人的生活状态,爸妈要照顾,孩子要养,工作不能停,家里琐事全得扛,中间夹着不敢松懈的自己。

我们在多重角色里疲于奔命,在他人的期待与自我的消耗中忘掉了真实的自己。

被职场的不确定性缠得人心慌,被子女成长的未知搅得无助,还得时刻揪着父母的健康不放。每当夜深人静心里总会冒出一句:“这样的人生,真的属于‘我’吗?”

在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以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形式,将阿德勒心理学的智慧展开来进行讲解。其中第四章围绕“共同体感觉”、“课题分离”、“横向关系”的深度探讨,帮助破解中年人在责任与自由、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挣扎,帮我们重构人生秩序的勇气与路径。

01、解开责任捆绑,活出边界感

阿德勒心理学将“课题分离”视为人际关系的起点,是划清“我是我、你是你”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他人的课题无需干涉,自己的课题亦无需逃避。所以不要将别人的期待变成自己的枷锁。

职场中我们为迎合上司和同事说着违心的话,做着别扭的事儿,但在家庭中我们为子女的成绩,为父母的健康感受到一股一股的焦虑。这种无边界的责任捆绑只会让我们在“应该做”与“想做”之间耗尽心力。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爱,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要清晰的知道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支持,却不能替代他人成长。

成长不止是孩子的课题,是每一个人一生的课题,成长的阵痛需要自己承受,无人能替。

“课题分离”并非是冷漠,它是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松绑”。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放下对他人课题的执念。

不要“过度”焦虑、不要“强行”干预、更不要“过度”内耗,把眼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先感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才能看到凡事都是有边界的,你能做的只是界内的事情。

02、打破权威执念与自卑枷锁,建立平等的心态

当下的我们为什么容易陷入两种极端的人际关系困境?要么在上下级、长幼关系中习惯以“权威者”自居,用批评或表扬操纵他人;要么在同龄人对比中陷入自卑,觉得自己事业不如人、家庭不够好,在纵向比较中逐渐丧失自我。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提出“横向关系”一词,我们“虽不同但平等”,反对一切基于地位、成就、年龄的纵向评判,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人相处。

阿德勒认为表扬与批评本质上都是纵向关系的产物,前者是“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的评价”,后者是“权威者对服从者的否定”,两者的核心都是操纵。

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写道:“当人以‘我’与‘它’相待时,世界便是一堆可利用的对象;当人以‘我’与‘你’相遇时,彼此便在相互尊重中获得了真正的联结。”

有一部分职场人已经习惯了对下属发号施令,对上司察言观色,这种纵向关系让职场充满功利与疏离;在家中一些父母习惯用“你真乖”、“你真没用”评价孩子,却忘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而非满足自己期待的工具;我们习惯拿自己的收入、职位与他人对比,在“比上不足”的焦虑中自我否定。

“横向关系”则要求我们放下权威执念与自卑心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是在某个环境下担任的角色不同,并不是在任何环境下角色是恒定不变的。

学会放下权威执念与自卑心理,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角色只是环境赋予的临时身份,而非恒定标签。以平等姿态尊重他人、联结他人,才能摆脱“必须比别人强”的焦虑,卸下“必须掌控一切”的负担。

03、重塑自我认同,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们习惯用赚钱多少、职位高低能否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能否成为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来评判自己的“行为价值”。一旦事业遇到瓶颈、身体出现衰退,或是无法再为家庭提供“实质性”帮助,就容易陷入“我没用了”的自我否定。

《被讨厌的勇气》书中颠覆了对这种价值认知,并提出“存在本身即有价值”。人无需通过“做什么”来证明自己,仅仅“活着”这件事,就对他人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加缪说:“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无论外在境遇如何,我们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力量。

当我们为家庭奔波时陪伴本身就是对家人的慰藉,“你在身边”的安心感,远比物质供养更重要;即使是退休后不再工作,与老友的闲谈、对晚辈的倾听,都是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们的价值不在于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我们是否接纳自己的存在、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无用”、接纳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必须有用”,才能从外在的评价标准中解脱,找到内心的平静与从容。

中年人的困境不是源于外在压力,而是内在执念。对他人课题的过度承担,对纵向关系的盲目执着,对行为价值的单一追求。

通过阅读《被讨厌的勇气》的第四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之源在于人际关系,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始于对自我的接纳,终于对他人的关心。

我们不必执着于“被所有人喜欢”,不必困于“必须有所成就”,真正的勇气,是敢于划清界限,敢于平等相待,敢于接纳自己的存在本身。

愿每个中年“夹心层”都能挣脱束缚,在责任与自由间找到平衡,重新拥抱属于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美文   中年人   认知   课题   有用   纵向   关系   孩子   勇气   人际关系   平等   习惯   自我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