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6日,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5)在京举办。BIRTV2025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CBIC)主办,围绕“全媒体 超高清 强智能”主题,举办1场展览会、1场主题报告会、4场国际交流活动、6场专题论坛活动、6项沉浸式特色体验活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昕在7月22日举行的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上指出,当前全球视听媒体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中国广电视听唯有始终勇立潮头、不断形成合力,才能守正创新、引领未来。
董昕强调,一是要牢牢把握技术革新机遇。前沿信息技术是引领视听产业实现技术变革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广电媒体必须依托现代化高新信息技术,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新技术落地应用,不断培育支撑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二是要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作。改革发展是当前广电视听领域的重要任务,广电视听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行业创新组织机制,必须坚持统筹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必须高度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视听体验。
三是要扎实推进行业综合治理。立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广电视听体系化安全保障,进一步强化大小屏联动,下大力气巩固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成效,努力形成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是要积极扩大行业交流合作。BIRTV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广电总局一贯支持BIRTV等行业国际交流平台建设,促进海内外技术、标准、内容、人才等环节的深入交流与务实合作,扩大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
主题报告会:视听行业发展与技术融合
今年的主题报告会邀请多位中外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全媒体 超高清 强智能”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内容涵盖共生式人工智能使能先进视听、广播电视系统性变革、超高清产业链、精品视听内容创作、新型广电网络建设、传媒数智化、全媒体制播、新技术赋能视听生产,以及电影领域技术创新发展等议题。
姜文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在演讲中表示,要通过加强媒体科技创新,推动视听产业全媒体超高清升级迭代,实现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为此,总台在以下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一是总台全力构建全媒体超高清技术体系,开启产业发展的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抢占媒体发展制高点和新机遇。二是推进人工智能媒体应用,重构媒体制播流程,打造媒体领域新质生产力。三从媒体传播形态的视角,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媒体的互动性,打造全媒体超高清视听传播新模式。姜文波在演讲中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将重构媒体制播流程,为视频媒体生产传播带来革命性变化,这是媒体行业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张平
国务院参事张平介绍了ComAI的概念和应用前景。ComAI是通信和语义(智能)深度融合的一种构想和尝试,它对通信的改革是颠覆性的。张平认为,6G网络和AI的深入融合应用已是必然趋势。语义通信论证明语义信道容量相比香农信道容量具有额外增量,这是通信系统内生智能提供的性能增益,展现了信噪比、带宽等资源受限条件下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6G网络与终端和AI在技术层面相互赋能,将推动双边生态产业实现共赢。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的演讲主题为《广播电视加快推进系统性变革》,他提出,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一要构建全媒体生产机制;二要构建“以我为主”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三要加快构建全媒体体制;四要构建全媒体传播评价体系。同时,他表示,下一步,主流媒体要从变革生产机制(全模态)、变革传播机制(全渠道)、变革消费场景(多业态)、变革评价体系(高效力)四方面继续着力推进系统性变革。
曾庆军
新型广电网络作为服务媒体新业务的核心载体,其升级迭代不仅是广电行业适应数字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更是夯实国家文化传播阵地、推动媒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军表示,新型广电网络,以“智”为突破,全面应用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向“智联”演进。中国广电正在加快推动新型广电网络建设落地,从万物互联到融媒智联,服务支撑超高清、AIGC等新业务新业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深耕宣传媒体领域,形成差异化服务,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
陆贝珂
面对超高清时代的到来,影视创作者顺应行业变化,积极展开创作实践。电视剧《太平年》联合导演陆贝珂结合电视剧《太平年》的创作,分析了超高清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通过先进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实现视效与音效的跨越式升级,更凭借精准的细节捕捉能力,将服化道等元素的历史质感纤毫毕现。
AI赋能广电视听发展创新
在信息时代加快进入智能计算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正在以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智能的感知系统,从职业、教育、生活方式等多维度重新定义“人机共生”的未来。当前,低成本、高性能的AI模型,颠覆了传统算力依赖,从云计算到智能终端,从开源生态到商业模式,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AI 也为数智时代下的媒体行业带来了更智能、更高效、更全面的生产力变革。
为进一步推动AI在广电视听的发展创新,激发探索“AI+广电”的无限可能,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于7月23日联合举办“AI赋能广电视听发展创新”论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王联,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涛到会致辞,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威主持论坛。
郭沛宇
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AI在广电视听行业中的创新和应用进行了案例分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信息与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郭沛宇以“人工智能赋能广电媒体”为题,分享广科院推出的集成国产开源大模型“广电视听智能体(AI Agent)”,模型覆盖内容生成、质量测评等全流程,实现了广电视听大模型技术自主可控。
罗列异
浙江卫视技术中心主任罗列异以“智媒果大模型赋能广电视听新发展”为题,分享浙江台采用“智媒果大模型+多模态”技术,从选题策划到分发的全链条智能化,实现了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张远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重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张远以“AI赋能传媒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为题,介绍传播生态发展历程、AI技术驱动传播生态变革、智能传播演进趋势和应用,探讨了智能传播研究新范式。
王钰
陕西广电网络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产品部政企产品负责人王钰以“智启广电新程,数领行业变革”为题,分享了陕西广电通过“秦岭云平台+算力网”构建智算业务,降低算力成本,实现了资源集约化应用。
郭昌雄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郭昌雄以“AI赋能传媒视听”为题,介绍了苏州台通过AI辅助新闻采编、视频剪辑,缩短了制作周期,提升了效率,并分享在虚拟主播、AI配音方面的新探索。
秀金锋
北京华云融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秀金锋分享了华云融汇通过自主研发的AI运营工具,使人工审核自动转化为智能标签,实现内容库智能管理,提升运营效率的经验。
4K超高清频道建设全链路创新与实践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确定2025年为“超高清发展年”,广电视听行业迎来超高清建设浪潮。在7月23日举办的4K超高清频道建设全链路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各省级广播电视台代表,聚焦广电超高清发展,共话广电视听超高清未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工程师蔺飞介绍了总台在超高清领域的创新成果、技术推进等相关情况。巴黎奥运会期间,总台首次提供8K信号制作(田径等赛事),实现超高清全球传播。自2015年起,总台春晚逐步推进超高清制作,2021年首次使用8K直播,2025年使用全国产化8K系统完成备份信号直播,提升国产装备竞争力。蔺飞重点强调了技术创新与内容融合的重要性,呼吁行业协同推进超高清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广电集团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办公室副主任王崇波重点介绍了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端到端技术实践及HDR Vivid的落地情况。他表示,深圳卫视4K超高清频道于6月28日试播,是贯彻广电总局战略部署、推动技术生产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圳台推进媒体深度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深圳台将以“超高清发展年”为契机,借内容加速发展趋势培养用户习惯,牵引超高清产业进一步壮大。
周宏
北京广播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周宏总结了北京卫视4K频道在技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应用及实践问题上的经验,强调通过标准化流程、技术创新及精细化管控,保障超高清节目质量。
邓祺
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播出部首席工程师邓祺透露,广东卫视4K超高清频道播出系统的国产化率达到76%,其中,视频服务器实现100%国产化。广东台未来将继续推进二期建设,深化内容创新与技术应用融合,提供更高质量的超高清节目,展现广东卫视在超高清领域的引领力。
尚峰
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尚峰认为,超高清是全球视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新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站在超高清发展新起点,上海台将以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为核心,推动超高清技术赋能城市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为全国超高清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调度中心副经理孙扬结合湖南卫视和芒果TV多档综艺节目的超高清技术应用实践分享经验。他通过具体实践真切感受到,超高清技术的核心是提升用户体验,让内容更具感染力。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技术运维部主任吴昊表示,江苏台超高清频道建设聚焦平台化、网络化、智能化、沉浸化,通过系统创新与流程优化,确保技术体系适配全链路需求,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应用,为超高清产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首届“亚广联人工智能大会”在京召开
2025年7月23日—24日,在第32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 2025)期间,首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人工智能大会”在京召开。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广电机构代表、行业领袖、学界专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活动。
大会围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等主题,通过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大师班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媒体伦理、产业应用等话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广电集团、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公司、新加坡新传媒、欧洲广播联盟等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分享了中外广电视听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简称“亚广联”)成立于1964年,是全球最大的广播电视专业国际组织,拥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230多家会员机构。本次大会是亚广联首次召开AI主题交流活动,由亚广联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承办。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