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古道又称左担道,久负盛名,常见古籍,它位于今甘肃南部文县与四川北部青川县的交界处。
据《元·一统志》载:“青塘岭在龙州,北至文州,以青塘岭为界,即阴平道”。《方舆胜览》云:“自文州界青塘岭至龙州,一百五十里,自北而南者,右肩不得易其所负,谓之为左担路。邓艾束马悬车之处”。《四川通志》也有相同记载。青塘岭今地名摩天岭。是四川青川与甘肃文县的界山,横亘110余公里,是川甘往来的重要关隘,南麓为青川县境。公元263年,曹魏三路大军开展了灭蜀之战,邓艾率军三万,追姜维至阴平,简选精锐后,由阴平桥寻路并进,直达摩天岭。摩天岭在景谷道南侧,距青川故城(今青溪乡)30公里,《古今图书集成》云:“青川城古道摩天岭,邓艾由此道伐蜀”。南行经南天门,九倒拐,循唐家河至秦陇阁道遗址,其峰峦起伏、巍峨雄伟,经落衣沟至渭坝,绕菁青山,然后出涪江岸,经江油关,一举灭蜀。至今尚有磨刀沟、印盒石、鞋土山、打箭坪、落衣沟等地名及口碑故事传说。
或者说,艾自汉德阳亭,出剑门关之西。乃读史者忽略了一个“欲”字。《三国志·钟会传》载“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亭入江油。”这是邓艾的一个作战方案。当时艾军,粮草将尽,乃涉险出奇,抄近道入蜀。“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三国志·邓艾传》)这便是阴平道上最险要的摩天岭。
诸葛绪进军白水,与钟会会师后,“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迳出江油,未至百里,章先破蜀军伏兵三校,艾章先登,遂长驱而前”(语出《三国志·钟会传》)。钟会的这支小部队,则是自今青川县之沙洲入谷,经沐浴、乔庄、薅(音hāo)溪、大石越大盖山经平武县之石坎乡、何家坝至南坝,全长148公里。该部经江油后,艾使章先登,抄姜维之背,“西塞成都之路”,艾遂长驱而前,由于钟会大军被姜维率领的蜀军精锐阻挡在剑门关,邓艾乘虚而入,趋绵竹灭蜀。
自邓艾伐蜀,凿山开道,造秦陇等阁道十二处,阴平道便成为秦蜀通道,称为四道之一。《武都地区交通史》云:”秦蜀古道在我国交通史上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联接大西北的重要通道,阴平古道便是其中的一条”。宋孝宗时, 对青塘岭栈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整修,“抵成都计十二程,以此为孔道”(《宋史》)。明初,傅友德也是从阴平道入蜀灭夏。所以,龙安知府陈于朝说,“阴平古道,吊两国兴废之由。”《阴平修路碑记》载,明代对秦陇及龙安诸栈道,曾进行了一次培修,先后历时三年。清雍正年间(1723-1735)为川甘驿道,文县至青川故城120公里是川甘人力运输的捷径。清末至民国初年,商旅往来不绝,一度成为沟通陇南与川北地区的通道。1966年唐(家河)摩(天岭)林区的公路,便是沿旧时驿道沿河建成的。
阴平古道的历史,它影响了蜀国的兴废存亡,实在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供稿:闲人
2025年4月22 日
注:资料来源 四川《青川县志》。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