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的公平吗?770万犹太人拥有以色列,2000万吉普赛人却流浪


打开世界地图,以色列的轮廓清晰可见。这个地中海东岸的国家,生活着约740万犹太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货币和护照。截至2024年底,以色列全国人口突破千万,平均每4个以色列人中就有3个是犹太人。

而在全球范围内,约1600万犹太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以色列,形成了强大的跨国网络。

他们在学术界、金融界、媒体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比超过20%,而其全球人口占比还不到0.2%。

视线转向欧洲的角落,另一群流浪者的生存图景却令人心酸。1100万到2000万罗姆人(吉普赛人)散布在40多个国家,80%生活在欧洲,其中大多数挤在东欧的贫民窟、城市边缘的棚户区,甚至垃圾堆旁的临时营地里。

他们像影子一样存在:没有国旗、国歌、国徽,甚至难以获得一本被普遍认可的护照。在官方统计中,他们常被归为“其他族群”或“无固定居住民族”,连人口数据本身都带着被遗忘的痕迹。

你说奇不奇怪?同样经历千年流浪,同样遭受深重迫害,两个民族的命运轨迹却在20世纪中叶彻底分道扬镳,一个用枪炮与科技建起主权国家,另一个却连乞讨时遭遇暴力驱逐都无人声援。


千年漂泊的不同足迹

时间倒回一千年前。11世纪,印度西北部的干旱与战火逼迫一群人以部落为单位向西迁徙。他们穿越阿富汗、波斯、土耳其,像蒲公英般飘散。

15世纪时,这些自称罗姆人的族群已遍布欧洲,却始终未能统一:语言分裂为数十种方言,没有文字传承;宗教信仰混杂着印度教遗存、伊斯兰习俗和东正教元素;靠占卜、歌舞、铁匠手艺谋生。

他们像一阵风,欧洲各国称其为“吉普赛”,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实则“吉普赛”(Gypsy)一词本身就带有歧视意味。

而犹太人的离散史更为漫长。公元70年,罗马军团焚毁耶路撒冷圣殿,犹太人被迫流亡全球。但与其他流浪民族不同,他们始终维系着强大的精神纽带

无论身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下,还是沙俄的“排犹区”里,犹太会堂中的祈祷永远朝向耶路撒冷。书包里装着《塔木德》,社区里办着犹太学校,流浪1900年却从未丢失文化内核。

迫害记忆更将复国信念淬炼成钢。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数万人财产尽失;19世纪沙俄的屠刀染红基辅街道;二战时纳粹集中营的烟囱吞噬600万生命。

每一滴血都在呼喊:“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国家!”

反观罗姆人,苦难并未转化为凝聚力。黑死病席卷欧洲时,他们被诬为“瘟神”;奥斯曼帝国入侵时,又被视为“帮凶”。

纳粹屠杀50万罗姆人,战后却连“种族灭绝”的官方定性都争取不到,欧洲议会通过追悼法案时,刻意删除了这四个字。

没有共同历史记忆,没有统一诉求,部落长老只管着几十顶帐篷,千万人活成了散沙。


复国运动的齿轮

犹太复国主义绝非凭空而来。19世纪末,当欧洲反犹浪潮再度汹涌时,匈牙利记者西奥多·赫茨尔敏锐地捕捉到同胞的绝望。1896年,他在《犹太国》中呐喊:“没有土地的民族,必须获得土地!”

次年,首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全球代表用希伯来语宣誓:“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公认的家园。”

这不仅是宣言,更启动了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犹太国民基金会向奥斯曼帝国购买每一寸可能的土地;犹太办事处协调全球移民;希伯来大学在耶路撒冷奠基时,校址还是荒山。

国际政治的风向更成为关键助力。1917年,英国为争取战争支持,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二战后,当集中营幸存者挤满难民营时,美国犹太财团游说国会施压,苏联为瓦解英国在中东势力也投下赞成票。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181号决议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通过巴以分治方案

决议落槌的瞬间,特拉维夫街头狂欢的人群中,有人举着标语:“流浪终结于枪杆与选票”。


流浪循环

当犹太人用国家机器重塑命运时,罗姆人却深陷歧视与贫困的闭环。走进保加利亚的“纳德日扎”社区,锈铁皮屋顶在泥地里蔓延,这里聚居着7000罗姆人。

10岁女孩玛利亚每天走三公里去公立学校,教室后排的“罗姆专座”像无形的墙。“老师从不提问我,”她摆弄着磨破的衣角,“同学说我们身上有垃圾味。”这种隔离遍布欧洲:匈牙利70%罗姆儿童在隔离学校就读;捷克法院直到2007年才判定强制罗姆妇女绝育违法。

更残酷的是生存空间的压缩。2016年法国加莱,推土机碾过罗姆人营地的帐篷,3000人抱着婴儿在寒风中四散。当局依据的是《反游民法案》,该法案允许驱逐“非法驻扎群体”。

类似场景在意大利罗马、德国柏林反复上演。没有国籍意味着无处申诉:塞尔维亚的罗姆铁匠伊万遭雇主拖欠三年工资,劳动仲裁局要求他出示公民证明,而他只有一张1953年南斯拉夫签发的“无国籍者”旧证件。

教育断层则锁死上升通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显示,罗姆青少年中学辍学率超60%,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五倍。罗马尼亚男孩米图在街头擦车为生:“我爸说读书没用,反正老板不会雇吉普赛人。”

这种代际传递的绝望,让罗姆青年失业率长期徘徊在80%。当欧洲议会通过《罗姆人融合战略》时,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没有一位罗姆议员,欧盟28国议会中,罗姆议员至今不足十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吉普赛   以色列   犹太人   公平   世界   犹太   欧洲   耶路撒冷   沙俄   民族   希伯来   奥斯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