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于当地时间11月2日(周日)宣布,将向埃及归还一尊约3500年前的古代石雕头像。该文物被认定为在“阿拉伯之春”期间从埃及非法盗掘并走私出境,后于2022年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一场艺术展上被查获。
据荷兰信息与遗产监察局调查,这尊石制头像极有可能是在2011年至2012年间,借由“阿拉伯之春”引发的社会动荡之际被盗取并非法出口。在该时期,北非和中东多国陷入动乱,大量考古遗址遭洗劫,许多珍贵文物被走私至欧美艺术品市场。


2022年,这件文物出现在荷兰南部城市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洲顶级艺术博览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TEFAF)上,由一名私人卖家试图出售。荷兰执法部门经核查后确认其来源非法,随即依法扣押。原定卖家随后放弃对该物品的所有权。
在上周末于埃及吉萨举行的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正式开幕仪式上,荷兰看守首相迪克·斯霍夫代表荷兰作出承诺:将在今年年底前,将这件文物正式移交埃及驻荷兰大使。

荷兰政府发言人表示,这尊头像属于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代一位身份显赫的高级官员,对埃及历史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发言人强调:“荷兰始终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回归原属国,此次归还是我们履行国际责任的具体体现。”
大埃及博物馆位于吉萨金字塔群附近,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专门展示单一文明的考古类博物馆。项目自1992年启动,耗资约9.1亿英镑,曾因“阿拉伯之春”的爆发而一度停工。

如今全面开放,馆内陈列近十万件文物,包括图坦卡蒙法老完整的墓室陈设及其标志性的黄金面具。
此次新馆落成,也被视为埃及重振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形象的重要里程碑。埃及学者呼吁,应借此契机推动更多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

阿拉伯科技学院院长莫妮卡·哈纳博士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包括罗塞塔石碑、纳芙蒂蒂王后半身像和丹德拉黄道带浮雕在内的多件重要文物,均是在殖民时期以不正当方式运出埃及,理应实现归还。
她特别指出:“现在正是埃及正式提出追索请求的合适时机。罗塞塔石碑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纳芙蒂蒂雕像存放于德国柏林新博物馆;丹德拉黄道带则陈列于法国卢浮宫。”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