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5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外宣布,中方将于5月30号在香港举行《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的签署仪式,届时王毅外长将出席现场。
近60个国家及20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全球首个以调解为核心职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诞生,而且在这关键时刻,匈牙利直接宣布退出国际刑事法院(ICC)。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匈牙利为何力挺中国?
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际,全球安全信任危机加剧,传统国际仲裁机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这时候中国就联合20个发展中国家提出倡议,旨在构建一个更灵活、低成本且去霸权化的争端解决平台。
经过三年谈判与筹备,该机制最终以公约形式落地,总部设于中国香港,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后第二个总部位于中国的国际组织。
而且香港的选址并非偶然,其普通法体系、多语言法律人才储备及“一国两制”的制度弹性,也为国际调解院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象征意义。
尤其是在原英治时期的湾仔警署大楼,更是被改造为调解院总部,这一建筑,也从殖民执法象征转变为“以和为贵”的东方治理载体,因此被外媒解读为“国际法权中心的地理与价值转移”。
而且与传统国际法庭的“赢者通吃”逻辑不同,国际调解院强调“自主协商”与“共赢导向”,主要规则设计就摒弃常任席位,调解员遴选注重法系平衡,程序需协商一致,并明确排除地缘政治干预。
根据数据显示,调解机制可节省70%以上的时间与诉讼成本,尤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易触达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在2023年,中方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推动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等案例中,都展现了非武力干预的“东方智慧”。
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国际调解院成立不到24小时,匈牙利国会,就投票通过退出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决议。
就连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也直言,ICC长期被诟病为“非洲法院”,对西方国家选择性失明,其运作已丧失公正性。
而此前,ICC因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事件引发争议,而匈牙利此举被视为对西方主导的国际司法体系的一次公开质疑。
最为主要的是,匈牙利的“特立独行”早有端倪,他作为欧盟成员国,就曾多次反对对俄制裁、否决对乌援助计划,并高调支持中企投资。
而且在2023年,中国对匈直接投资达76亿欧元,占匈吸引外资总额的58%,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在匈建设的新能源产业链,直接推动该国向欧洲电动汽车制造中心转型。
这种经济利益与价值观的双重契合,促使匈牙利成为欧盟内部对华合作的“破冰者”,再加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其“向东开放”战略与中国倡议深度契合。
例如匈塞铁路、中欧班列及智能仓储等项目,不仅重塑了地区物流格局,更使匈牙利成为连接欧亚的枢纽。
而且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匈牙利最大外资来源国,新能源领域合作直接拉动该国产业升级,尤其是比亚迪在赛格德市的电动汽车工厂,预计创造数千就业岗位,激活了这座沉寂十年的城市。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05月20日关于王毅将出席《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外交部介绍有关安排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年05月09日关于中匈关系“双向奔赴”,架起中西方务实合作之桥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5月20日关于“近60国和20个国际组织将出席签署仪式”,中方表态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5月21日关于匈牙利确认“退群”:将通知联合国的报道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