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男队断层危机!王楚钦身兼三项实属无奈,放弃混双成唯一选择

文| 一线吃瓜菌

编辑| 一线吃瓜菌

前言

王楚钦身兼三项多年,如今成绩越来越亮眼,体力却很大程度限制了他的发挥,甚至这次中国大满贯比赛,他还出现低血糖、没想好怎么分配体能。

这样的他要做出怎样的取舍?哪个项目是他可以放弃的呢?

拼尽全力的赛事

王楚钦在今年中国大满贯比赛那几天,尤其是10月1号那天,是在拼尽全力地打比赛。

他上午单打,下午打男双,晚上还得打混双,三场硬仗连轴转,中间歇口气的时间都不多。

他赛后自己都表示,现在真跟以前不一样了,打了三项累得他连话都说不出来。

比赛场上,细心的观众和镜头,也都捕捉到了王楚钦的一些小动作。

他打着打着,就要停下来扶着腰缓缓劲儿,大口喘气,肩膀一不舒服,比赛间隙赶紧贴上冰袋冷敷救急。

这些小细节骗不了人,全是身体扛到极限的真实反应,他自己都觉得,现在的身体恢复能力,和几年前小年轻那会儿没法比了。

累到极限的时候,王楚钦也有躺平的念头,他出现这种纠结和自我怀疑也很正常。

可他不管赛前多累、心里多挣扎,只要一站上球台,拿起拍子,对面站着对手,他的那股劲儿就上来了。

他后来表示,不管多累,真到了场上,心里就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能输,怎么也得扛下来。

半决赛对阵向鹏那场,王楚钦累得感觉眼神都快盯不住球了,大比分落后,整个人都快要散架。

可他硬是靠着一股坚强的意志力,生生给逆转赢了,赢下比赛那一刻,他直接瘫坐在椅子上,汗水浸湿了椅子背,留下个清晰的人性汗印。

最后男单决赛赢了,按说王楚钦应该狂喜,可他的第一感觉确实解脱了,颁奖时都感觉他有点强打精神在笑。

最后采访,他对着镜头,特别认真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王楚钦,这次打得挺棒的,这话听着有点逗,但细品全是心酸。

王楚钦长年累月的高压训练比赛,作为一个运动员,他要承受的非议和压力,外人难以想象,能在这样透支极限的情况下扛下来,还拿下三冠,他确实需要、也值得自己给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但他也不得不考虑该如何分配体能,保证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稳一些。

混双这个项目,王楚钦已经拿到巴黎奥运会金牌,任务圆满交差,混双搭档孙颖莎实力强、人气高,真需要换人也能盯上。

王曼昱自己都坦白消耗远超现象,累得睡场馆上热搜、打比赛被掏空,这些情况,也逼着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混双比赛一般排在赛程中间,经常要连轴转,打完混双马上切换单打,铁人也扛不住这样的高强度,王楚钦有理由做出取舍,但男单项目就不一样了。

核心项目

男单是乒乓球的王冠项目,王楚钦奠定个人地位、实现商业价值全指着它,他亲口说不想输,憋着劲要当男队扛把子。

现在国乒男单就靠他独挑大梁,他退了男单就等于让中国队自断一臂。

球迷都看出来王楚钦打单打眼里有光,就算累趴下也憋着劲儿搏,让他放弃单打是很难的。

男双项目就更不能放弃,国乒最近冠军荒闹得厉害,王楚钦带着小将林诗栋,刚给男双续上命,队里现在真找不出比他更稳的组合了。

他亲口说要和林诗栋规划未来三年,明摆着男双要当长期任务搞,如果这时候撂挑子,男双这块招牌真要塌。

王楚钦的队友孙颖莎,同样是身兼三项的国乒主力选手,年龄只比他小一岁,面临的情况和他大有不同。

主要是混双比赛上,男选手要承担70%以上的强攻和跑动,就像扛煤气罐上六楼,每一板爆冲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

王楚钦还要兼顾男单全场单挑、男双常年需要补位年轻搭档,相当于一天内既当主攻手又当救火员。

而混双项目中,孙颖莎的核心任务是控制落点、衔接战术,也就是精准传球,配合王楚钦的强攻。

她参加的女单比赛节奏相对稳定,对手力量比较弱,让她的体能分配更游刃有余。

和王楚钦配合8年,混双技术已经形成肌肉记忆,赛前不用特训就能上场,省下大量磨合精力。

但王楚钦打男双比赛遇到新人,他和对方的跑位、战术都要现场磨合。

他的男双对手,又常常是像欧洲德国队的力量型组合,对抗强度拉满,消耗翻倍。

樊振东淡出、马龙退役后,男队断层严重,他身兼三项背后是教练组的无奈,不让他扛,其他人顶不住外战。

巴黎奥运会男单爆冷出局,又给王楚钦带来很大的阴影,更让他不敢松懈。

和国乒男队不同,国乒女队还有王曼昱这样的顶级选手,为孙颖莎分担压力,她更多地是稳赢而不是救场,这样的情况下,孙颖莎输一场是新闻,王楚钦输一场是事故。

孙颖莎的1米62的体型,也让她形成优势,她重心低、步伐灵活,适合快速衔接打法。

但王楚钦1米87的身高,在频繁折跑中更耗能,加上肩上、腰伤反复,给他的体能带来更大的消耗。

孙颖莎被拍到累到睡着也不抱怨,采访永远强调全力以赴,心理包袱轻。

可王楚钦不一样,像这次中国大满贯比赛,赛前他心里暗示身兼三项是幸福的,赛后却不得不承认,比赛的消耗超过想象。

从巴黎奥运会结束到现在,有国乒主力选手的责任在身,王楚钦承担着更大的夺金压力。

和孙颖莎的轻装上阵不同,王楚钦更像是拖着一辆卡车在前行,可相比于他亮眼的成绩,却少有人关注他扛大旗的压力、复杂的技术切换、高风险的伤病隐患。

国乒已经在努力优化梯队建设,缓解顶尖选手要承受的负担和极限,并不是所有的选手都支持身兼三项,球迷也要对运动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体育   男队   混双   断层   无奈   危机   男双   男单   选手   项目   单打   体能   巴黎   消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