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
——《礼记》
礼器乃是“礼”的具体化,以礼为器,因而能品行完备无缺,即为盛德。在古老辉煌的西周时期,青铜礼器成为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秩序建构的象征性器物,映照着七百余年间,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
视频加载中...
点击观看视频
成都博物馆新展“大备盛德——青铜时代的曾国与鄂国”遴选鄂、曾两国精品文物125件(套),将以青铜器为载体,铭文作经纬,探寻失落在岁月长河中的鄂、曾古国,领略中国青铜时代下礼乐制度的传承与发展,品味礼乐文明孕育出的灿烂文化底蕴。
目前,第一批文物“鄂国篇”青铜器已抵达成博,即将于5月18日博物馆日当天开启预展!第二批文物“曾国篇”青铜器尚在湖北随州参加“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5月底到馆,共同开启青铜盛宴。
上世纪70年代起,湖北随州陆续发现多座西周墓葬,出土大量与鄂国、曾国相关的铜器,揭示三千年前汉水流域曾有两国相邻。汉水最大的支流涢水流经的“随枣走廊”是周王室获取铜锡资源的要道,周人在此分封许多诸侯国以经略南方。其中鄂国与曾国共同扼守这条战略通道,肩负屏卫周王室的重任。
作为一度活跃于湖北随州地区的诸侯国,曾、鄂在中原地区青铜礼器制度、铸造技术、器类特征的强烈影响下又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地域因素,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
展览精选鄂、曾两国精品文物125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占比66%,包括唯一经考古发掘的神面纹青铜器组“鄂侯四器”、展现曾国独具特色编钟文化的“曾侯钟”、迄今年代最早的鸟虫书实物“铜方壶”,以及代表曾鄂两国青铜铸造技术巅峰的“鄂仲方鼎”“错金铜鉴缶”等青铜器物,展现中原礼制与江汉文化交融的青铜器艺术之美。
鄂侯四器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
鄂仲方鼎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铜簋(guǐ)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烈考南公簋 西周早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曾侯钟 春秋晚期 随州市博物馆藏
铜方壶 春秋中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昭昭周地,群邦毕起;迢迢涢水,迤逦而东。
伫立在汉水东侧的鄂国与曾国,是中国漫长历史中的沧海一粟,它们与众多星罗棋布的地区文化一起,如涓涓细流共同汇入中华文明的浩瀚江河。
立足成都 博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撰稿:张竞月
海报设计:付小玲
编辑:唐澜芯
排版:裴天语
校稿:魏敏 王立 王苒滢
审稿:黄晓枫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