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 vivo X300 系列发布会后参加了会后的群访,受访人是 X 系列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的两位“核心人物”,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和 vivo X 系列产品总经理 韩伯啸。其中有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关于 X300 系列的问题,但也不全是都和 X300 系列相关,也有关于 vivo 品牌部分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整理:
· 关于产品节奏:其实和去年是一样的(规划也是),但是基于产品的主要卖点,错过了黄金周是非常可惜的,未来有计划往前提,目标是开售时间提前到黄金周之间。
(PS:其实这个锅本身并不在手机厂商本身,他们的产品周期早就规划好了是这样的,但主要是今年高通提前发布了之后联发科着急,一定要赶在之前就开发布会。但联发科自行提前发布会时间并不代表也能解决天玑新平台的开发周期问题,X300 系列的媒体机完成度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还有其他家的产品的媒体机完成度差不少的,临上市连推打补丁版本,可以看出联发科在规划之外硬生生提前发布对终端厂商的影响。)
· iPhone 17 系列卖得很好,有没有什么压力?——之前看在安卓市场有大量的存量在换机的时候都流向苹果,过去几年流向苹果的整个比例是减少了很多,但是这次iPhone 17回来之后流向苹果的又变多了。但是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今天发布的两款我们定位 Pro 级的产品和苹果产品相比功能体验互有优势,但是价格我们有优势。但是品牌的接受度我觉得这个东西确实急不来,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积累。
· 关于 X300 系列机型上的 LHDC 无损,实际上延迟了一年多。之前做了比较理想化的方案,希望能够把无线的高规格的输出能够跨平台支持,但是一直没有实现。我们现在比较脚踏实地基于实际的情况,借助自己的平台和自己的能力做了天玑平台的高规格的无线传输。X300 系列 + TWS5 Hi-Fi 的组合实现了非常好的质量,甚至优于过去的方案,也算是实现了真正的蓝厂的音乐基因和 X 系列主打的天玑平台的融合,
· X300 Pro 为什么没有用 X200 Ultra 的 35mm 主摄方案: Ultra 叫 V单,是能打电话的相机,所以在 Ultra 整个影像配置上非常大胆。做 35 毫米焦段,整个镜头需要的空间非常非常大。而 Pro 是要做影像最好的手机,意味着要平衡手感、重量这方面,所以 Pro 在影像配置上考虑会更综合和常规一些,要考虑效果也要考虑日常的便携使用,最核心的原因是产品定位的差异。
· 为什么给标准版也配了增距镜适配:标准版的产品定义跟过去 X90、 X100 那时候不一样。这次定义这两款产品影像都需要很强,可能最大的差异是尺寸的差异,所以有很多的用户想要小尺寸,也在乎特别好的影像,也有看演唱会的需求,所以基于用户定位来做的规划。
· 关于 iPhone Air 类型的超薄产品:Air 类似形态的产品,一年之前做了很多沟通、探讨,也做了很多的手板,最开始准备做的,还纠结过放在 X 系列还是 S 系列,但是最终取消了。因为我们觉得类似Air的产品形态,可能很难让用户有一个非常好的完整体验,特别是影像,所以我们还是坚定把它舍弃掉了。
(目前依旧是全球最薄智能手机记录创造者的 vivo(X5 Max 4.75mm)对这个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 官方配件相较竞品比较弱的问题:公司比较重视,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专门负责周边的产品,也做了比较长期比较大幅的提升规划。
· 有没有独立于手机之外的影像产品? 一定会有,当然我们也看一下这个需求是不是非常强,非常广,我们会做类似的评估,如果评估这个需求是长期存在,大家也很痛,我们可能会在这个地方投资源做我们可能新的形态产品。像眼镜、Vlog 相机等等这些,都有在做评估。
· 关于自研影像芯片和将自研影像芯片能力放进天玑芯片中:vivo 一直以来以方案的效果优先、场景优先为选择,很少选择为了听起来比较技术上非常非常厉害,但是实际的效果大家比较失望的。影像芯片或者平台 ISP 的自研和共研是和联发科两条路一起发力的,有能够给平台赋能的一定不会吝啬,平台满足不了的会自己做。
· 能否透露一下下一代 Ultra 的一些信息?vivo 的 Ultra 和行业的 Ultra 和我们 Pro 都有比较大的定位差距,我们说的叫能打电话的相机或者 V 单。定位明确之后思路会更加大胆,慢慢脱离了手机的范畴,不管是造型、外观还是一些焦段设置,具体的不能透露,请大家期待,一定是一代比一代强,而且强的越来越厉害。
· 增距镜做了多款机型适配很好,但有没有准备做一些增距镜的收纳包配件之类的?目前已经做了一个影像的包给大家专门收纳设备,后续有专门的部门在负责这部分周边的开发。
· vivo 影像口碑逐渐扩大化后引入了更多的用户,对未来产品规划以及影像部分功能性和审美取向的影响:vivo 一直认为审美是一个多元化的,无论是某一个阶段,可能某一些声音会占据一个阶段的潮流,话语权。但是它是其中的一种,它不能代表所有。vivo 会保证保证在最广泛的人群里,在大众群体里获得最高的选择。同时提升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核心还是在主流用户人群,在大众人群里面一定要保持领先。
· X300 系列上的新功能 X200 系列老用户也想要,怎么办?很快会公布第一批的旧机型的功能推送计划。有一些功能,例如 Live 去路人、视频规格提升等是最吃能耗的,对于平台的要求和摄像头这些速度要求还是比较高,我们很快会公布,但是只是第一批,还有一些不是这次公布而是下次公布。另外 X200 Ultra 是在完全不同的增距镜架构上,也会同步,但会稍晚一点时间,后面会公布出来。
· 大家今年都在换设计的时候 vivo 没换,原因是?一是坚持我们自己的设计风格,也有一部分是和 iPhone 做出区隔,不想做的很果,让大家一看知道今年出了一个像苹果的产品。另外就是这个设计比较利于影像光路的设计。
· 关于折叠屏后续的规划:折叠屏最核心的思路是怎么样不断提升用户的基础使用体验,厚重、发热、续航、基础可靠性是关键,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功能取舍,例如超声波指纹就会加厚加重,也会影响电池的空间。把这些基础的问题解决之后,到下一代的 Fold 6 我们可能会在影像上,在一些性能上会做比较大的提升。
· 大家都在跟进 2 亿,那 vivo 的 2 亿像素有没有一些技术的护城河:一开始上两亿其实是害怕市场不接受的,毕竟 2 亿像素之前口碑不好,但效果不错市场也接受了。我们高像素的核心算法是自己的,基本不用通用算法,通用算法损失还是很大。其它的部分还包括防抖技术,2 亿像素传感器 2 次 ISZ 之后对防抖要求极高,这个也是我们多年积累的技术,目前效果很好。
· X300 电池是目前新机中规格较少的,为什么做这种取舍?是根据过往的用户对不同功能的满意程度来做定义的,过去高端机型的用户无论是 X200、X200S 的用户满意度非常非常高,按照我们内部看的数据,一天一充基本上可以做到 95% 以上。另外公司对品质这块可能也比很多竞品要求更高,所以电池容量这块也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品质更重要(看过我微博的人应该是知道讲的是什么问题),如果要做纯粹的大电池,也可以做,一些相对低价的机型。
但大家对于影像对于长焦这些东西满意度,其实没有大家想的没有那么高,收到的需求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影像这部分的满意度还是远远和续航的满意度没有办法比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有限的空间里给大家真正有需要的地方猛加料这样的想法,没有很纠结。
· 关于 X300 发布会首次出现大量海外媒体,以及 vivo 的海外市场计划:总体来说蓝厂相对稳健一些,国内连续多年第一,在海外是保四,海外很多的市场我们可能开拓进去的比较晚一些。海外是稳定住优势市场(南亚 / 东南亚),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欧洲),加大海外市场高端产品(X 系列)的推广和销售,全力的去发达国家推 X 系列。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