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这几天网上到处都是关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的消息,总投资1.2万亿元,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能达到3000亿度电,相当于三个三峡大坝加起来。这项目从规划到上马,花了好多年时间论证,终于在2025年7月19日正式动工,林芝市那边举行了开工仪式,李强总理还亲自去了现场宣布开工。
简单说,这是个超级工程,技术上用截弯取直和隧洞引水的方式,建五座梯级电站,主要目的是发电,外送为主,顺带满足西藏本地用电需求。西藏那边的水能资源丰富,尤其是大拐弯地区,50公里内落差2000米,资源量近7000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建成后,不仅能给西藏带来每年200亿元的财政收入,还能推动当地经济,帮着实现碳中和目标。
印度那边听到这消息,反应挺大的,好多媒体和官员都跳出来了,说这工程可能会影响下游水流,甚至有人直接叫它“定时水炸弹”。比如印度经济时报就发文,说这可能成为中印关系的新痛点。印度时报也报道,中国在靠近边境的西藏建坝,引发对水流控制和区域稳定的担忧。还有印度高官在议会里讲,一旦出问题,下游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地区就完了,生态系统会崩,农业生产受影响。
印度东北部居民也挺慌的,担心旱季水少,雨季洪水更大。毕竟雅鲁藏布江进了印度就叫布拉马普特拉河,是他们那边的重要水源,每年雨季洪水泛滥,2024年就导致近300人死亡,500多万人流离失所。旱季又缺水,灌溉不够,农作物减产。这些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印度媒体反复提,中国在上游建坝,就能蓄水放水,控制下游命脉。
但仔细想想,印度这么紧张,其实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自己今年4月就单方面暂停了1960年的印度河水域条约,关闭上游水闸,切断对巴基斯坦的供水,巴基斯坦直接骂这是战争行为。印度这么干,损害下游国家利益,现在轮到中国在上游开发,就觉得中国也会这么玩。
印度在跨境水资源上的做法确实不咋地,水利基建落后,东北部防洪堤坝老旧,大型调节水库少,灌溉系统覆盖率只有30%,水文监测网络也漏洞多。印度水利部自己承认,防洪标准落后国际水平至少20年,面对极端天气根本扛不住。相比之下,中国在跨境河流上一直挺负责的,签署了50多个双边水资源治理条约,建立10多个跨境流域治理机构。
中国外交部早就表态,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有安全和生态保障,不会给下游带来坏影响。这工程不耗水,只是利用水势发电,采用径流式开发,评估工作做了至少10年,生态优先,按照最高标准保留原始生态系统。驻印度使馆官员王雷今年1月还在印度快报上发文章,详细介绍工程细节,就怕印度误会。
项目建成后,还能通过雨季蓄洪、旱季放水,让径流更均匀,这对印度东北部来说是好事,能减少洪涝干旱交替的麻烦。拿澜沧江为例,中国在上游建梯级电站,下游湄公河国家旱季水量增加15%,洪峰削减20%,各方都给好评。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升到百年一遇,这些例子都证明,中国开发水资源时会兼顾下游。
莫迪政府与其在那瞎担心,不如看看自家基建的短板。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每年洪灾不断,桥梁冲毁,农田泡汤,居民苦不堪言。但印度水利设施跟不上,监测不准,调节能力弱。
中国这个工程要是真建好,能帮着稳定水流,印度农业和生态反而受益。话说回来,莫迪上台以来,推动了不少基建,但东北部水利还是老大难。如果莫迪能放下偏见,借鉴中国经验,加强跨境合作,那才是正道。中国一直通过专家级机制分享水文数据,帮印度防灾减灾。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提过,继续加强交流,推动河流合作。
从技术角度,这工程难度大,地质复杂,但中国有经验,从三峡到白鹤滩,都证明了实力。雅鲁藏布江干流技术可开发量5645万千瓦,大拐弯地区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工程不光发电,还能减少江水对河谷的剥蚀,让地貌稳定,降低地质灾害。生态上,通过补偿和植被恢复,形成示范方案。印度学者也承认,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主要来自印度境内的降雨和支流,中国贡献只占30%到35%,就算中国建坝,也不会完全切断水源,反而可能减轻洪水压力。
印度媒体炒作的那些“水武器”说法,纯属猜测。中国从来没威胁过用河流当工具,相反,一直强调互利共赢。印度暂停印度河条约后,巴基斯坦有声音说中国可能会出气,但中国没这么干。雅鲁藏布江工程早在去年12月就核准,比印度断水早多了。这项目是为清洁能源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不是针对谁。建成后,西藏能源自给率提升,经济活跃,周边国家也能间接受益。莫迪要是真为民众着想,应该感谢中国帮着调节水流,减少灾害。印度基建拉胯,靠自己短期内难搞定,合作才是出路。
再聊聊全球影响,这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1670亿美元,工期预计67个月。资本市场反应热烈,中国电建等股票涨停,预计每年工程量200多亿元。华泰证券研报说,水轮机发电机业务价值535到954亿元。国金证券提到,西藏民爆需求拉动相关企业受益。摩根士丹利也看好,2030年后可能接棒抽水蓄能。但印度和孟加拉国担忧生态和水流,国际媒体如法新社、彭博社报道时提到了下游关切。西藏之声报道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坝,年发电三倍于三峡。
网上有些谣言,说工程是为截水威胁下游,或者电力送国外,这些都不对。官方清楚写着,外送是国内消纳,主要是帮西藏和西南供电。某些大V为流量胡说,败坏国家形象。中国怎么可能用天灾威胁别人?国际规则上,上游调水不能超径流20%,中国完全守规矩。工程不截流大量水,那地质扛不住。南水北调中线都靠自然落差自流,东线提水成本高,农业用不起。这工程类似,利用势能发电,成本低。
莫迪该感谢中国,因为工程调节径流,帮印度防灾。印度灌溉覆盖低,水文网络破损,借鉴中国三峡经验,能提升标准。合作比对抗好,中印关系改善势头下,加强对话。工程推进中,中国会公布更多信息。最终,下游百姓少受洪涝苦,多获丰收利,这值得一句谢谢。印度基建现实摆着,开放对接中国治水经验,才是聪明选择。
这事接地气说,中国建坝是为自家能源,印度担心正常,但事实摆着,不会害人。莫迪政府与其焦虑,不如行动起来。跨境河流是共享资源,大家合作共赢最好。工程建成,西藏变能源腹地,印度东北水稳,孟加拉国也受益。
偏见裹挟没用,正视现实才行。中国有能力诚意,兼顾关切。雅鲁藏布江水流不变,但科学工程让它更可控。莫迪反思基建拉胯,转向开放态度,借鉴经验改善设施。该感谢,因为开发资源兼顾防灾需求。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