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行 | 潍坊青州张建富:齿轮“小作坊”走向“百年梦”的核心密码

编者按: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创新的“活力源泉”,更是无数创业者初心与坚守的生动写照。为真切传递中小企业的声音,展现它们的拼搏与期待,大众网潍坊联合青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推出《政企同行·青州中小企业发展巡礼》栏目,深入车间、办公室、研发一线,聆听企业家们如何在挑战中“破局”,在奋进中成长,记录他们与城市并肩前行、相互成就的坚实足迹。

大众网记者 刘臻臻 潍坊报道

走进青州经济开发区,青州市建富齿轮有限公司的厂区宛如一幅整洁有序的工业画卷:200亩土地上,浅灰色厂房与蓝色玻璃幕墙相映成趣,主干道一尘不染,绿化带植被修剪得错落有致;生产车间内,物料按品类分区堆放,标识清晰,就连叉车驶过的痕迹都规整划一。现代化厂房内,轰鸣的生产线正将一块块钢坯精准加工成汽车车桥螺旋锥齿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业牙齿”,不仅配套中国重汽、一汽、二汽等国内龙头车企,更撑起了中国重卡传动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很难想象,这家环境精致、管理规范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源头竟是1996年一间不足百平方米的小作坊。而带领企业一路成长的掌舵人张建富,不仅藏着从木工梦到齿轮大王的逆袭故事,更怀揣着一个朴素却坚定的目标——“把建富齿轮做成能传三代、活百年的企业”,让“以人为本,科技兴业”的理念,成为跨越时光的长青密码。近日,笔者与他促膝长谈,听他讲述这段关于坚守、突破与传承的岁月。

创业前的“木工梦”:从田间少年到机床能手,埋下“匠心”与“坚守”的种子

“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木匠。”张建富的思绪回到几十年前的青州农村,“那时候村里谁家要打家具、娶媳妇,都会请木匠师傅,他们做的桌椅能传好几代,我觉得特别了不起——做东西就得耐得住性子,做能长久用的。”为了这个梦想,他上学时特意选了木工班,跟着师傅学刨木、凿榫,手指磨出茧子也不喊累,“师傅说‘榫卯要严丝合缝,木料要选耐用的,这样家具才能经得住岁月’,这话我记到现在。”

可没等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乡镇企业招工,一个村只有一个名额,年满18岁的他恰好符合条件,“能按月发工资,一个月20多块钱,比当木匠稳定,我就去了。”进了工厂,张建富被分配开机床,从未接触过机械的他,却凭着“做木匠时的较真劲”快速成长:“别人干一天能加工10个零件,我琢磨着调整刀具角度、优化操作步骤,能做到15个,还比别人的精度高。”就连上山捡柴火、拔猪草,他都比同伴效率高,“不是我力气大,是我会找窍门,干活得动脑子,还得有耐心。”

后来,兄长在汽修厂承包了两台设备,请他去带徒弟,月薪开到5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带徒弟的三年,我不仅教技术,还跟着跑市场,慢慢摸清了齿轮行业的门道。”张建富说,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当时国内重卡齿轮质量参差不齐,我就想,要是能做出像老木匠做家具那样耐用、靠谱的齿轮,肯定能长久做下去。”1996年,他带着攒下的积蓄,租了间门市部,青州市建富齿轮有限公司的雏形就此诞生,而“做长久企业”的念头,也从那时起在他心里扎了根。

创业中的“德国顿悟”:摒弃“薄利多销”,用“精品”理念夯实百年根基

“要说创业中最难忘的事,必须是2015年去德国考察那次,那是建富齿轮的‘遵义会议’,也让我更笃定了‘做百年企业’的想法。”张建富的语气里满是感慨。彼时,企业已小有规模,但仍在用传统“五刀法”生产齿轮——五台设备才能加工一套产品,效率低、精度差,只能靠低价竞争。“当时国内同行都在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我也跟着卷,可越卷越累,利润越来越薄,这样下去别说百年,十年都难撑。”

为了寻找突破,他带队去德国考察克雷贝德公司——全球顶尖的齿轮设备制造商。“人家一台数控设备要1000万,还得先交钱等18个月才能提货;而国内同类设备只要100万,还能赊账用。”站在德国工厂的车间里,张建富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一台六轴数控机床抵得上五台国产设备的效率,加工的齿轮精度能做到微米级,且质量稳定到“全球免检”;更让他触动的是,这家企业已成立近百年,车间里还能看到上世纪的老设备,却仍在高效运转。“那晚我在德国酒店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差距’和‘长久’——德国企业能活百年,靠的不是低价,是精品;是不追求短期利益,是把产品做到极致。”

回国后,张建富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抵押厂房、贷款8000万,引进奥林康、格里森等国际一流设备,全面淘汰老旧生产线。消息传出,股东反对、员工质疑,“有人说我疯了,把家底都赌上了,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他却很坚定:“做百年企业,就得有‘慢下来’的勇气,有‘做精品’的决心,眼前的投入,是为了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后的根基。”他亲自盯着设备安装、调试,甚至在车间住了半个月。当第一套数控加工的齿轮下线,经检测精度比原来提升1倍、效率提升3倍时,所有人都服了。也是从那时起,他在厂区大门写下“建富精品,转动世界”八个字,取代了原来的“薄利多销”标语,“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百年企业的初心——要做让客户认可、让时光检验的中国的齿轮。”

这次转型让建富齿轮迎来爆发式增长:2016年营收突破1亿元,2020年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率超50%;产品成功打入中国重汽、一汽、二汽等龙头车企供应链,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如今,走进建富齿轮的生产车间,14条奥林康等高齿生产线、8条美国格里森齿轮生产线高速运转,奥林康C50齿轮测量中心实时监控产品精度,曾经的“小作坊”,已成国内中型卡车齿轮市场占有率超60%的行业标杆,而“百年企业”的根基,也在这次转型中愈发牢固。

“以人为本”暖人心:父子同厂、祖孙相守,让员工成为百年企业的“传承人”

“做百年企业,光有好产品不够,还得有愿意跟着企业走下去的人——员工把企业当家,企业才能像家一样代代延续。”张建富指着车间里正在交流的一对师徒,笑着介绍:“那是老王和他儿子小王,老王2000年就来厂里了,现在是金工车间的技术组长,去年把刚毕业的儿子也介绍来学数控,父子俩在一个车间上班,互相照应着。”这样的“父子档”在建富齿轮并不少见,粗略算下来,厂里有近30对父子、父女同岗,甚至有员工从建厂干到退休,又把孙子送来学技术,成了“祖孙三代建富人”。

这份“代代相传”的信任,源于张建富对员工的“家人式关怀”,更源于他“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承诺——这正是百年企业的“人情味”。在建富齿轮,400余名员工的生活处处透着温情:车间里,放着饮用水和急救箱,热处理车间专门加装通风降温系统,夏天还会给工人发藿香正气水和冰西瓜。“要让大家觉得,企业的未来就是自己的未来,跟着建富干,不仅自己有奔头,孩子未来也有依靠。”张建富说。

这份关怀换来了员工的忠诚:核心技术团队稳定了20余年,员工流失率常年低于5%;去年新能源齿轮项目赶工期,车间工人主动申请加班,没人提加班费,“张总想把企业做百年,我们也想跟着干到退休,看着企业越来越好。”

而对客户与供应商,张建富同样践行“以人为本”:客户有紧急订单,生产线24小时轮班保障交付;供应商货款当月结清,从不拖欠,“百年企业不能只靠自己,得和合作伙伴一起长久走下去。”

“科技兴业”谋百年:布局新能源,让“建富齿轮”转动未来

“做百年企业,不能守着过去的成绩,得跟着时代变,靠科技让企业始终有活力。”如今,张建富的目光又投向了新的战场——新能源汽车齿轮,这是他为“百年建富”布局的关键一步。在厂区西侧,“年产100万套新能源汽车齿轮项目”的厂房已投入使用,瑞士莱斯豪尔磨齿机、瑞士利勃海尔磨齿机、德国霍夫勒磨齿机等先进设备有序运转,2025年7月已实现小批量投产。“新能源重卡每年以15%-20%的速度替代燃油车,这是我们的新机遇,也是百年企业必须抓住的时代窗口。”张建富介绍,新项目生产的减速器齿轮精度达5级以内,噪音比行业标准低3分贝,已配套中国重汽、吉利汽车、深向科技、盘毂动力等车企的新能源车型,“下一步还要对接瑞典斯堪尼亚、沃尔沃等国际客户,让中国齿轮走向世界,让建富的品牌在全球扎根。”

同时,企业还在推进智能化升级:MES生产执行系统即将上线,可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车间加装了智能传感器,能自动预警设备故障;未来还计划引入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提升效率。“科技兴业不是跟风,是为了让企业在十年、二十年后面临新变革时,仍有竞争力。”张建富说,他常跟员工讲德国百年企业的故事,“人家能活百年,不是因为一成不变,是因为能在每个时代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也要这样,既要把传统齿轮做精,也要把新能源齿轮做好,还要探索机器人减速机齿轮、无人机高精密齿轮,让企业的产品始终跟着市场走,跟着技术走。”

谈及“百年企业”的具体规划,张建富没有画宏大的蓝图,却透着务实的坚定:“短期要把新能源项目做好,让员工收入再涨一截;中期要完善智能化管理,培养更多年轻技术骨干;长期要让建富的品牌在全球齿轮领域有话语权,让跟着我们的员工,不仅自己能安身立命,还能让孩子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他指着厂区里的一棵老槐树,那是建厂时他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枝繁叶茂,“这棵树能长这么大,是因为根扎得深;企业要活百年,也得把‘人本’和‘科技’的根扎深,这样才能经得住风雨,长得长久。”

夕阳西下,张建富站在厂区的观景台上,望着整洁的厂房、往来的员工,其中不乏并肩而行的“父子档”,远处新能源车间的灯光逐渐亮起,眼中满是欣慰。从怀揣木工梦的农村少年,到立志打造“百年企业”的齿轮大王,35年里,他始终记得:“做企业和做齿轮一样,既要精准咬合,也要有温度;做百年企业和种槐树一样,既要耐得住时光,也要跟着时代生长。”而“以人为本,科技兴业”这八个字,正是建富齿轮从“小作坊”走向“百年梦”的核心密码——不仅铸就了高品质的齿轮,更凝聚了一代代员工的信任与坚守,为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长青发展,写下了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青州   潍坊   政企   齿轮   同行   走向   核心   密码   张建富   企业   员工   德国   新能源   青州市   车间   设备   奥林   木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