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CEO尹烨:人类寿命有望延长至150岁,中国人均寿命已从不足39岁提升至近80岁【附基因编辑行业市场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7月23日,华大集团CEO尹烨接受采访时提到,人类寿命有望延长至150岁。他指出,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从不足39岁提升至近80岁,而日本已达85-86岁。尹烨认为,结合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发展,150岁的寿命是有可能的,因为再生医学等关键“开关”正被不断发现。

尹烨还提到,00后的预期寿命可达百岁,120岁未来可期。但他同时指出,寿命继续延长将面临成本挑战,更核心的则是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行业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前沿科技产业之一。它以CRISPR-Cas9等技术为代表,通过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精准修饰,实现对基因的插入、删除或替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改善性状等目的。

目前,科学家已锁定多个与衰老相关的基因靶点:端粒酶基因控制细胞分裂次数,p16INK4a-pRB和p53-p21通路基因调控细胞周期停滞,而通过编辑这些基因,可延缓端粒缩短、抑制细胞衰老进程。例如,延长端粒酶活性已在小鼠实验中显著延长其寿命。

基因编辑技术正在重塑再生医学的边界。通过增强干细胞再生能力,受损组织得以高效修复;而针对致病基因突变的直接修正,则从根源上降低了癌症、遗传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中国科学家曾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朊蛋白病,成功延长感染小鼠寿命30%以上,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基因编辑的探索始于1973年,但受制于伦理争议与监管限制,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农业领域(如抗虫作物培育)。

直至本世纪初,随着CRISPR技术的诞生,其应用场景迅速向医疗领域拓展。中国在这一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不仅率先将CRISPR技术用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成功修复β型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还在修正胚胎致病点突变试验中取得突破,为遗传病“根治”带来希望。此外,中国在生殖、癌症、艾滋病等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亦屡获国际认可。

然而,技术狂飙突进的同时,伦理争议如影随形。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强调,基因编辑临床研究需在“行动优先”与“防范优先”间寻求平衡——既要评估疾病严重性,也要预判脱靶效应、遗传风险等潜在危害。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陈海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应主要应用于疾病治疗,现阶段将其应用于人类增强还遥不可及。

尹烨的“150岁预言”并非天方夜谭。从理论层面看,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抗衰老药物等技术的协同发展,已为突破寿命极限提供可能。日本庆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显示,通过清除衰老细胞,小鼠寿命可延长20%-30%;而哈佛大学发现的NAD+补充剂,则被证实能逆转小鼠部分衰老指标。

但现实挑战同样严峻。首先,技术成本高昂:目前单次基因编辑治疗费用可达数十万至百万美元,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其次,伦理争议可能延缓技术落地——若基因编辑被滥用为“定制婴儿”工具,将彻底颠覆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框架。此外,寿命延长可能加剧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危机等社会问题,需配套政策提前布局。

技术可以突破极限,但人类必须守住伦理底线。基因编辑技术正站在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它既是攻克绝症、延长寿命的希望之光,也是可能引发“优生学”复辟、社会分层加剧的潘多拉魔盒。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科技   寿命   市场分析   中国   基因   人类   编辑   行业   尹烨   技术   伦理   小鼠   产业   衰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