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个县有多少公职人员?财政收入有多少?
我曾经写了一篇《民国时期,一个70万人口的县,县政府的编制有多少人?》,重点讲了江阴县的情况。民国时期,江阴县是江苏的二等县,今天我们来讲讲当时的一等县无锡县的相关情况。
根据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县组织法》,全国的县分为三等。经济发达,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为一等县。江苏有十二个一等县:江宁、上海、吴县、松江、无锡、武进、镇江、吴江、宜兴、淮阴、江都、铜山等12县。无锡县因为工商业发达,被列为一等县。
1936年,无锡县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辖区居民20多万户,户籍人口有110万。全县有工厂300多家,纺织和面粉工业尤其发达,当时,无锡产业工人人数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
作为一个县,无锡在民国时期应该是县级行政区域中数一数二的存在,那么,这个县有多少公职人员呢?
民国时期,无锡的公职人员主要是四大块:县政府,警察,税收人员和公立学校教师。
我们首先来说县政府有多少人。在前面文章中,我例举了二等县江阴县政府机关组成,共两个科,两个局,二十余名公职人员。无锡县作为一等县,公职人员相应多了不少,主要有以下公职人员:县长一人;秘书一人(实际相当整个县政府的内务主官);民政、教育、财政、建设四个科各设科长一人,科员四名;另外还有警察局和司法处。县政府机构约有在编人员40余人。按照《县组织法》,不设副县长,县长空缺,由一科(民政)科长主持工作。县政府其他还有伙夫,杂役等雇员。1931年时,县政府全部人员为81人,1946年后,减少到47人。整个民国时期,无锡县县政府组成人员在40人-80人之间浮动。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块,无锡县有多少警察。按照一等县的顶格配置,无锡县正式警察最多为100人,设有三个分局和几个重点镇派出所,准备以步枪和警棍为主。民国时期,警察主要负责县城治安,乡村由保甲和民团负责治安管理,不列入财政开支。
我们再来看看教育这一块有多少公职人员。按照一般的说法,民国时期县一级的公办教师不超过50人。如山东邹平县只有公办教师30人,还要兼职扫盲;甘肃一些边远县,公办教师不到10人,全县仅一所小学。
无锡在民国时期,教育系统公办教师究竟有多少人,网络搜索给出的数字是50人左右,为慎重起见,我们还是按照最高水平来推算一下。
按照《无锡市教育志》的数据,1936年是无锡公立小学发展的高峰,共有128所公立学校,其中初小106所,完全小学22所,在校生约1.5万人。初小的教师基本上是每所学校一名,完全小学一般为2-3名教师。
民国时期,在经济发达地区,私塾和民间办学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中学,基本上是私人办学。比如今天的无锡一中、二中、三中,一直到九中,还有公益中学这样的名校,前身都是私人办学。私立学校和私塾的在校生应当占学生总量的80%以上。当时的师生配比也比较悬殊,如公益中学(荣氏家族开办)有学生110名,教师只有5名,这还是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的师生配比一般为50:1,如此一推算,无锡由财政支付工资的公立学校教师大约为300人左右。
无锡作为一个工商业发达的一等县,还有一部分公职人员,就是税务人员,大约为30人。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国时期,110万人口的无锡县由财政支付工资的人员最多为500人,其中教师占大部分。1936年,无锡县教育方面的投入占总财政支出的15%。我们再推算一下,教师占财政支付工资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那么整个无锡县公职人员的工资应该不超过财政支出的23%。
我们再看一下,无锡当时的财政收入状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苏为全国财政收入第一大户,1925年,江苏财政收入为1千6百万银元。我没有查到无锡的数据,但有一个县可以做对比,如皋县1934年的财政收入为140万银元,如此看来,当时无锡县的财政收入应当在300万银元以上。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