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杨绛曾这样评张爱玲称:“她长得难看,一脸‘花生米’,还爱出风头,总是喜欢奇装异服引人注目,你们都太高看她了。”这个评价让人感到十分意外,也让人好奇杨绛为什么会这么说。
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女作家,比如杨绛、林徽因和张爱玲,她们都是响当当的才女。
作为同一时期文坛的代表人物,这些女作家之间自然会有彼此的评价和看法,虽然大家常说文人之间容易惺惺相惜,但在大众眼里,杨绛和张爱玲的关系却好像不是这样。
这两位女作家皆以自身才华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然而,她们之间究竟存在哪些“不合”之处呢?
苍凉,大概就是张爱玲的人生基调。
1920年秋天,在上海这座热闹又充满故事的都市里,天才少女张爱玲诞生了。
有人说她一生都太高冷孤傲,旁人都不敢靠近她,可实际上,她把自己最炽热的感情都给了生命里出现过的那些男人,也有人说她不通人情世故,但她的笔下却写尽了人间的家长里短、世事变迁,还有人性里那些复杂微妙的地方。
张爱玲的童年绚丽多彩且情感交织,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与灵感。
她这辈子起起伏伏,变化不少,这些经历对她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她的作品里常常能看到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入思考,而且她的性格独立,这也让她的作品有了不一样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张爱玲满身的才华像藏不住的星光,写文章的笔锋犀利得能戳破世态炎凉。
可她偏偏不懂怎么跟人热络相处,她笔下尽是苍凉世情,冷得像冰碴子,但她的心里头却藏着团火,对感情痴得掏心掏肺,整个人就像本写满矛盾的书,仿佛无人能读懂。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张爱玲的童年,张爱玲是李鸿章的后代,她的祖父是张佩纶,张爱玲原名张瑛。
她出身满清名门,父亲是旧派子弟,祖父在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母亲和姑母又受到西洋文明的影响,思想比较先进。
她最爱待在父亲的书房里,那满屋子的藏书对她而言,简直就像阿里巴巴找到的神秘宝藏一样,藏着数不清的惊喜,每次读到有趣的故事,她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去跟父亲炫耀一番,那段日子里,父女俩相处得特别温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她的母亲出身名门,是个大家闺秀,对张爱玲的教育抓得特别紧,每天背书、写字这些功课,一样都不能少,后来弟弟出生了,家里人的注意力自然就分了一些到弟弟身上,对张爱玲的关注没以前那么多了,不过,张爱玲可不服气,她天生就好强,凡事都想争个第一,不管是读书还是画画,她都要比弟弟更出色。
后来,张爱玲的父亲渐渐染上诸多烧钱的恶习,像包养戏子、沉迷赌博,甚至还染上了抽大烟的瘾……他整日里不着家,成天跟一群狐朋狗友在外面花天酒地、肆意挥霍,即便偶尔待在家里,也不过是瘫在床上,对着烟枪吞云吐雾,活脱脱一副堕落模样。
母亲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家里成天充斥着激烈的争吵声,还有东西被摔得噼里啪啦的破碎声,而真正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记重锤,是母亲偶然间发现,父亲竟在外面偷偷包养了姨太太。
母亲忍无可忍,以“出国留学”的名义离家出走,同时,也抛下了一双年幼的儿女,那一年,张爱玲才4岁,但是她已经明白了母亲的此番离去,也带走了她童年的欢乐。
8岁的时候妈妈回来,让她看到了希望,1931年,在母亲的努力下,张爱玲入读了美国都会在上海创办的小学,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母亲为张爱玲取了一个响亮的英文名,叫Ailing(Eileen),从此,张瑛变成了张爱玲。
从小就被逼着背书的张爱玲,挺适合这所要求严谨的学校,从一地鸡毛的家里逃出来,对张爱玲来说,算是一种解脱。
她在校园里特立独行、不拘小节但成绩优异,只是,她没有朋,在她的内心,总是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孤僻与敏感,她从来都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她那颗孤独的心只有与笔作伴。
她的妈妈把她送到了西式的学校里以后,直到张爱玲10岁时,她的妈妈又走了,张爱玲的妈妈黄逸梵就是一个待不住的人,她在中国没法待,总是要回到法国,要回到英国,要到欧洲大陆去。
她的父亲再婚了,后母叫孙用藩,是晚清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官员孙宝琦的女儿,父亲与后母都沉迷大烟,张爱玲每日都生活在这种烟雾缭绕的环境里。
17岁时,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她和她的继母之间发生了很严重的争吵,并且两人厮打在了一起,一个17岁的小姑娘,被一个成年女人打,就很容易叛逆,张爱玲想搬去和母亲同住,却遭父亲毒打和禁锢,得病了也不给医治。
这给张爱玲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那种感觉就像她写的《半生缘》中,曼祯被曼璐囚禁在小阁楼中一样,无助,无望,死了的话,不过就是拉出去埋了。
后来,张爱玲逃到生母那里,长大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香港大学读书,母亲问她,是想读书还是嫁人,张爱玲选择了读书。
此后岁月,母亲对她的态度冷热无常,关怀与冷漠交替出现,所以虽然母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张爱玲,但是母女俩的感情一直都不太好,母亲始终把自己爱情和潇洒看得比较重,张爱玲注定得不到太大的关爱。
张爱玲的另一段传奇,大概就是她与胡兰成的禁忌之恋。胡兰成有妻有女,还是个汉奸身份,但张爱玲还是把自己“低到尘埃里”,轰轰烈烈地与他相爱,但终究免不了一个凄凉的收尾。
然而,恰是与胡兰成的那段虐恋,才让她写出了动人心弦的畅销书《倾城之恋》,也许,这得益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或许因为她意象繁复又充满哀伤底色的作品,“张爱玲热”一度席卷了中国,那时候她的作品都是畅销书,尤其受校园中的女孩青睐,几乎人手一本。
不过,痴迷张爱玲与痴迷她作品的感觉并不相同,不知多少人在读她的小说时,感受到很强的“被冒犯感”:她文字中的刻薄比苍凉更多,而且作为女性作家,她对女性的态度,更加刻薄。
她笔下的女性,很少是可爱的,比如:《倾城之恋》里世俗的白流苏;《金锁记》里病态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沉沦的葛薇龙,这些人被她刻薄地称为“女结婚员”。
女结婚员,一个多么讽刺的称呼,她们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出于物欲、虚荣,又或者是跳板于依赖,从而把结婚当做一项“事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如白流苏般“女结婚员”依旧存在,可见张爱玲的思想是多么的超前。当然了,张爱玲对男性肯定也没有嘴下留情,“红白玫瑰”的说辞戳穿了多少男人内心的隐秘。
抗战胜利后,像胡兰成这样的“大汉奸”自然便遭到了清算,胡兰成果断地选择抛弃张爱玲独自逃亡。
在他逃亡期间,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张爱玲还将自己存的三十多万稿费给了胡兰成,直到1947年两人离婚,张爱玲都没有断过对胡兰成的资助。
这段经历致使张爱玲至死背负“汉奸走狗”骂名,杨绛对她的诸多恶意,根源大抵皆出于此。
三年的为汉奸卖命的经历,终成了她一生的污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包括杨绛在内的同时期的爱国文人为何对她恶语相向了,杨绛等文人对她的不待见,实在合情合理。
和胡兰成分手后,张爱玲在美国居住,也曾有过一段婚姻,她在文艺作家救助营中结识了一位同样潦倒的作家赖雅,与这位比她大29岁的老人结为夫妻,但赖雅终究先她而去,张爱玲晚年也过上了频繁搬家的生活,从一个公寓,搬到另一个公寓。
虽然晚年的张爱玲不算清贫,但为了频繁搬家,她扔掉了不少家居和随行物品,以至于最后被发现身亡时,她几乎家徒四壁。
其实刻薄只是张爱玲的面具,她无疑是一位有才情的女性作家,但她经历过的无论是家庭的困境还是爱情的际遇都令人唏嘘。
我们无法判定,是她独特的悲惨遭遇成就了她的写作视角,还是她的性格令她关注到这些凉薄的角落,但张爱玲的一生确实是悲凉的。
文史天地——张爱玲:一生充满传奇而又孤寂的才女 2024-09-19
中国网资讯——杨绛贬低张爱玲:长得难看,一脸“花生米”还爱出风头,总是奇装异服吸引人,你们太高看她了2023-08-25
北晚在线——张爱玲已离开24年,命运要从“原生家庭”说起,刻薄只是她的面具 2019-09-08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