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三号人物”萧朝贵死因之谜

注: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为天王洪秀全无疑,东王杨秀清借助对“天父下凡”能力的垄断成为二号人物,在攻打长沙之前,原先曾参与创立拜上帝会的南王冯云山战死,石达开、韦昌辉等人当时资历较浅,又不谙“神意”,因此,作为“天兄”且最早跟随洪秀全、杨秀清起事的萧朝贵可称为太平天国的“三号人物”。


西王萧朝贵之死,是太平天国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太平军围攻长沙遭遇挫折;另一方面,永安封王以来形成的政治权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迄今为止,关于萧朝贵的重伤情形、死亡时间等问题尚不明确。笔者以清代官方档案为主要线索,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考证。

1.重伤情形

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二十九日,萧朝贵率太平军以妙高峰为主要阵地,连同鳌山庙、马姓高屋等炮点猛轰长沙南城,同时命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等“带牌刀手往各门进攻”,“麇集南门外之金鸡桥并浏阳门外之校场,时复游弋小乌门等处”。就在这时,萧朝贵中炮受伤。

关于萧朝贵中炮受伤的地点与情形,洪仁玕在自述中称:“又发西王大队直攻长沙,而秦日纲、陈承瑢等队陆续进发。前队正在大获胜捷,破进外城,攻围正急,而内之士民亦目见张惶搬迁。殊西王在敌楼上装束异常,窥伺城内,忽被流星炮弹中伤升天。”认为太平军已攻破外城,萧朝贵是在长沙外城的望楼上察看军情时中炮。洪仁玕在咸丰九年始至天京,攻打长沙时并不在太平军中,所记并非一手资料,是后来从亲历长沙之战者如洪秀全、陈玉成等处听闻得来。

李秀成参加太平军后一直在萧朝贵营中,他说:“后移营,西王萧朝贵带李开芳、林凤祥等来打长沙。此时我为兵,尚未任事。”“西王在长沙南门外中炮身死。”但他当时仅为普通士兵,对萧朝贵受伤的具体情形并不详知,更不可能知道高层机密,所以李秀成仅提及萧朝贵受伤的地点而未言其受伤情形。另据张亮基等奏称:“屡据生擒活贼口供……(萧朝贵)此次在南城外执旗督阵时,已被官兵轰毙。”敌对双方的记载都证明萧朝贵是在南门外中炮,洪仁玕的说法错误,况且太平军始终未能攻破长沙外城。

七月二十九日负责进攻长沙南门等各门的是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据曾水源等报告:“口等欲往进攻,回禀西王,带牌刀手往各门进攻。”罗绕典等奏报萧朝贵“出探地势”,张亮基则奏称萧朝贵“执旗督阵”。可见西王并未亲自带兵至各门攻打,而是负责全局督战及探查地势。

  (影视剧中的西王萧朝贵)

妙高峰与长沙南门相对,是督战长沙的制高点,太平军迫近长沙时即占据此地,修筑炮台工事。洪仁玕所记“殊西王在敌楼上装束异常,窥伺城内”,与罗绕典所奏二十八日战况“远望贼匪于城南妙高峰上俯瞰城中”相近。太平军与清军发生的炮战主要也是在妙高峰与长沙南城城墙两个方位的激战。结合二十九日萧朝贵并未亲自率军攻打各门,而妙高峰上仍然炮火不断,“对城开放枪炮,如雷如雨”,掩护突进之意明显。萧朝贵的指挥中枢当在妙高峰无疑。

据罗绕典所奏二十九日战况,清军对妙高峰太平军的攻击共有三次。第一次,“该匪复于妙高峰上,对城开放枪炮,如雷如雨,兵勇幸未损伤,臣等指挥弁兵于城上用枪炮击毙数十人”;第二次,“该匪挑土肩石,蚁聚蜂上,意欲建筑炮台。臣鲍起豹督饬将弁一面严防,一面用大炮连向轰击,伤毙数十人,哄然四散”;第三次,“经臣等先遣浏勇千余人预伏山下拦头截剿,又毙百余人,浏勇亦有伤亡”。

彼此对照,萧朝贵在第一次战斗中受伤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这次战斗是太平军首先发动的炮击,萧朝贵应亲自指挥,目的是为掩护曾水源等在各门的攻城战。清军予以还击,又“如雷如雨”,可见战斗之激烈。这与洪仁玕自述、罗绕典奏报、张亮基奏报所记萧朝贵受伤情形较为吻合。萧朝贵于妙高峰“窥伺城内”和“出探地势”是为勘查敌情,“执旗督阵”是为指挥炮击掩护太平军攻城,却在炮战中负伤。

洪仁玕所述“装束异常”或系猜测之词。清军经常虚报战绩,奏报中尤其重视击毙头目的情况,赛尚阿、罗绕典等就多次奏报击毙“执黄旗贼目”。但在记载二十九日战况的奏报中,罗绕典只称“沅州兵丁生擒贼匪刘启贵等四名,当即斩讫”,并没有击伤击毙太平军头目的内容,而且当时战斗激烈,“如雷如雨”,很难分辨太平军士兵、将领的装束。

因此,萧朝贵受伤的大致情形是:七月二十九日,萧朝贵派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带兵攻打长沙南门、浏阳门、小乌门等处,自己在妙高峰探查敌情,并指挥太平军炮轰长沙,以掩护曾水源等的进攻。清军猛烈还击,结果萧朝贵被长沙南城楼上的清军用大炮击中,打着“胸膛乳上穿身”,有生命危险。

2.死亡时间

曾水源在报告西王伤情时说:“廿九日……不料妖兵放炮,打着西王胸膛乳上穿身,十分危急,口眼俱呆。口等得此凶信,十分忧愤。幸有天父照顾,效天兄故事,未可料。”此时萧朝贵虽然“口眼俱呆”,不省人事,但尚未死去,曾水源等仍然期待奇迹出现。

李秀成回忆:“西王在长沙南门外中炮身死,后李开芳具本回柳(郴)。”他把萧朝贵重伤和死亡时间联系在一起,认为西王中炮不久即死,李开芳等在其死后方具本报告。根据曾水源等人的禀告,李秀成的说法是错误的。

萧朝贵中炮受伤之事,曾水源等严密封锁消息,以致清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萧朝贵的重伤都不甚清楚。清廷直到咸丰三年正月初三日才正式确定萧朝贵死亡的消息,而此时太平军已撤出武昌,沿江东下。根据被俘太平军的口供,太平军士兵也不知道这个“秘密”。

另外,从萧朝贵受伤后太平军发动的攻城战来看,萧朝贵受伤似未对军心造成太大影响。七月三十日到八月初五日,曾水源等指挥太平军多次攻坚,八月初五日太平军“复用大炮对城轰击,子落如雨,将南门城垛打去数尺”,太平军几近破城。这些可以佐证曾水源等较好地保守了萧朝贵受伤的秘密。

李秀成的推测或听闻也有合理性。李秀成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完全可以像其他士兵一样,误认萧朝贵之死是在八月二十二日或者九月初二日。但他却把萧朝贵受伤和死亡的时间混淆在一起,说明萧朝贵受伤和死亡的时间是非常接近的。按曾水源的说法,萧朝贵受伤后已经十分危急,在此情形下,曾水源等极为担忧,萧朝贵也确已黄泉路近。萧朝贵在七月二十九日受伤后,当于八月初的某天不治而亡,前后相隔不会太久。

关于萧朝贵的死亡时间,同时存在其他几种说法,主要为清官方的记载。咸丰二年九月初三日罗绕典等奏:“并讯据生擒贼匪供称,伪西王于(八月)二十二日出探地势,被我兵炮击左肩,伤重未愈。”李滨在《中兴别记》中记载:“庚子(八月二十二日),伪西王萧朝贵于长沙左肩中炮弹,寻毙。”李滨系据罗绕典奏报断定萧朝贵受伤及死亡日期。罗绕典与李滨所记萧朝贵受伤日期是错误的。但据“生擒贼匪”口供可知,萧朝贵受伤后,太平军士兵并不知情,直至八月二十二日对萧朝贵受伤才有所闻;罗绕典直到九月初三日前还不知萧朝贵已死之事,他仍然奏报萧“伤重未愈”。

可见,曾水源等为避免噩耗扩散影响军心,确实向将士严密封锁了西王伤情。

八月二十二日,太平军郴州、永兴的先锋援军抵达长沙。罗绕典奏称:“二十二日查探柳(郴)州大股贼匪由醴陵路缘山来省。”这支队伍与曾水源所部合军,与清军秦定三、和春等部在仰天湖发生激战。永兴太平军援军是得到曾水源等报告后奉命而来,他们的到来使曾水源等对萧朝贵伤情的封锁开始松动。所以,被俘的太平军误认萧朝贵是在二十二日这天的战斗中受伤。但是,萧朝贵死亡的消息还未公开,被俘的太平军口供萧“伤重未愈”,罗绕典在九月初三日也据此上奏。

又据《张制军年谱》记载:“讯生擒贼党罗五等,知伪西王萧朝贵已于九月初二日攻城时击毙。”罗五等是十月十九日太平军撤围长沙后被清军俘获的。九月初一日前后,洪秀全、杨秀清率大队太平军到达长沙。九月初二日,太平军即突出六七千人,“由妙高峰绕到浏阳门外校场,分三路进扑各营”,发动校场会战,被清军秦定三、江忠源等部击败,损失四五百人。罗五等认定萧朝贵死于九月初二日的校场会战中。

张亮基奏称:“贼窜之后,复拿获贼党罗五、姜华帼、余洸政、刘仁有、李新三、邹德明等六犯,逐一隔一别讯诘,佥供萧潮溃(朝贵)实已中炮毙命。该犯罗五等曾眼同殡殓,尸首现埋老龙潭地方。”可见,九月初二日校场会战后,萧朝贵的死讯已不是秘密,不知实情的罗五等六人或将洪秀全公开为萧朝贵举行悼念仪式误认为是为萧殡殓。

骆秉章后来在自订年谱中记载:“八月,萧朝贵因伤身死,郴州贼首洪秀全等群集长沙。”认为萧朝贵因伤身死的日期是在八月,而同时把萧朝贵之死与洪秀全等抵达长沙之事联系起来记录。也就是说,萧朝贵死亡的消息是在太平军主力部队到达长沙前后逐渐公开的。

(骆秉章画像)

综上,萧朝贵约在八月初的某天死亡,但曾水源等为避免影响军心,严密封锁消息,暗将萧朝贵葬于老龙潭。直至八月二十二日永兴太平军先锋部队到达长沙,对萧朝贵伤情的封锁才开始松动,许多下层士兵于是得知萧朝贵受伤之事。但由于主力部队未到,萧朝贵的死讯还未正式公开。九月初二日校场会战后,洪秀全、杨秀清公开在老龙潭祭奠萧朝贵,萧朝贵死讯为人所知。


本文原载于《历史档案》,2015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标签:历史   太平天国   死因   人物   萧朝贵   太平军   西王   长沙   月初   南门   校场   咸丰   南城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