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她是市妇幼保健院的营养科医生,刚结束一场关于秋冬季饮食的科普讲座,手里拿着资料夹,走廊里有人叫住她,递过一份儿童饮食记录表,指着上面的几行问:孩子最近咳嗽干、嘴唇干裂,是不是多吃点水果就能好?
她停下脚步,看了一眼那份记录,上面整整一个星期只有苹果和香蕉,蔬菜里也多是胡萝卜和土豆。
很多家长会以为,只要让孩子多吃点水果,身体的燥就能缓解,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孩子的体质与成人不同,水分代谢、免疫调节、黏膜修复的速度都更快,但也更容易受饮食单一影响。
秋冬季空气湿度低,孩子活动量下降,呼吸道和皮肤的水分丢失会加快,如果饮食里的水分和滋养物质补充不足,就容易出现咽喉干、皮肤痒、唇裂等表现。
这个时候选择合适的水果和蔬菜,不仅是补水,更是给身体提供修复黏膜、平衡内环境所需的营养。
很多人会忽略,所谓“降燥”不只是补水,而是让身体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消耗。
水果的含水量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它们的糖分、酸碱度和植物化学物质对黏膜的保护作用。
有些水果水分高但糖分也高,吃多了反而会增加代谢负担,让体内的渗透压升高,水分反而被排走。
以常见的西瓜为例,虽然水分超过90%,但在干燥季节大量食用并不能持久缓解口干。
相比之下,一些含有多糖、多酚和有机酸的水果,能在补水的同时增强细胞外基质的保水性,效果更持久。
梨是个典型代表。它的水分含量在85%左右,但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少量多酚,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呼吸道黏膜,减少刺激物对其的损伤。
几项临床小样本研究发现,秋季每天吃200克新鲜梨,坚持两周,儿童呼吸道不适的自诉频率下降了约28%,而且皮肤干痒的症状也有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梨的钾含量较高,可以帮助调节细胞内液平衡,减少燥热引起的轻微炎症反应。
不过,不建议空腹大量食用,以免对胃造成刺激。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水果是柿子。
成熟的柿子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单宁和黏多糖,这些物质能与口腔和咽部的蛋白质形成薄膜,减缓水分蒸发。
传统饮食里常把柿子归为润燥类,但不少家长担心柿石风险。
实际上,经过去涩处理并控制摄入量,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熟柿子,对胃肠功能正常的孩子是安全的。
来自日本的一组儿童饮食跟踪数据显示,在秋季每周食用3~4次柿子的孩子,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完全不吃柿子的对照组。
第三种值得关注的水果是枇杷。
新鲜枇杷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族,还含有微量的苦杏仁苷,能一定程度缓解因干燥引起的轻度咳嗽。
枇杷的果胶含量比梨高,能在肠道中吸附多余的水分并保持一定湿润度,对秋冬季容易出现便秘的孩子很有帮助。
但枇杷的酸度较高,胃酸分泌旺盛或有轻微胃炎的孩子应减少一次摄入量。
在蔬菜方面,很多家庭的选择很局限,往往只关注孩子爱不爱吃,而忽略了对燥热症状的缓解效果。
黄瓜就是一个容易被低估的食物。
虽然在夏季更常见,但在干燥季节适量食用,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少量电解质。
它的硅元素含量虽然不高,却对结缔组织的水分保持有一定作用。切成小条做成凉拌或加入汤类,都能在不增加过多热量的前提下补充水分。
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是百合。
百合不仅含水量高,还富含多种黏液质,这类成分能在呼吸道表面形成湿润屏障,减少空气干燥带来的刺痛感。
百合中的某些低聚糖还能滋养肠道有益菌群,间接提高免疫功能。
广东一所中医院的观察记录显示,常在秋冬季为儿童膳食中加入百合(每次30~50克)的人群,在干咳持续时间上的中位数要短于对照组。
很多家长会以为,只要增加这些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孩子的燥热就能解决,但忽视了烹饪和搭配的重要性。
水果中的维生素和多酚在切开后暴露于空气,会迅速氧化,减少生物活性。蔬菜如果长时间高温烹煮,黏液质和部分水溶性成分会大量流失。
梨和百合搭配煮汤,可以同时保留水分和黏液质,但柿子和枇杷更适合生吃或低温处理。
还要注意,降燥并不等于一味寒凉。
部分孩子本身体质偏寒,如果长期大量吃生梨或生黄瓜,可能会出现腹泻或食欲下降。
这类孩子更适合用温水煮或蒸的方式处理水果和蔬菜,让性味趋于平和。枇杷用少量冰糖炖制,既能降低酸度,又不会破坏果胶结构。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售卖的百合制品中会添加防腐剂或漂白剂,长期食用对肝肾功能存在风险。
最好选择新鲜百合或正规渠道的干百合,使用前充分浸泡。黄瓜也要注意农药残留,最好削皮食用或清洗后浸泡。
家长在给孩子调整饮食时,应考虑每日整体的营养结构。
降燥水果和蔬菜的引入,不应挤压蛋白质、优质脂肪的摄入比例,否则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蛋白质不足会让黏膜修复速度变慢,反而削弱降燥食物的效果。睡眠不足会增加皮质醇水平,使身体在干燥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下降。
这会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干燥季节,孩子的饮食结构调整到位,但仍然出现咽干和皮肤干裂,是饮食效果有限还是身体的适应能力不足?
答案并不单一。饮食只能提供原材料,真正的滋润作用还需要身体的代谢系统和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如果孩子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血液循环不畅或皮肤屏障受损,再好的降燥食物也难以发挥全部作用。
要提升适应能力,需要在饮食之外增加适度的户外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注意室内湿度的调节,让摄入的水分和养分有机会真正被利用。
这种综合干预,才能让降燥的效果持久稳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刘桂云.立秋之后巧养生[J].山西老年,2023,(08):59.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