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注意事项

本文系属原创,著作权归本人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本人,抄袭者必究。

2025年10月8日寒露,当清晨推开窗,凉意裹着桂香扑面而来,街边的银杏叶开始泛黄,菜市场里螃蟹摊前围满了人——这个带着“寒”字的节气,正用露水凝结、万物渐藏的方式,提醒我们:深秋已至,养生正当时。

一、穿衣:脚不露、颈要护,寒从下起伤根本

老话讲“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可别小看这双脚的保暖。中医认为,足底汇聚着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寒气从脚底侵入,最易引发感冒、关节痛,甚至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北京的张阿姨去年寒露后仍穿单鞋,结果半夜脚抽筋,第二天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竟是寒邪入肺。

具体怎么做?

选鞋:优先选加绒短靴或厚底运动鞋,避免露脚踝的九分裤;

护颈:早晚出门戴薄围巾,尤其是有颈椎病的人,大椎穴(颈部凸起处)受风易引发头痛;

睡前泡脚: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分钟,水里加几片生姜或艾草,既能驱寒又能助眠。

二、饮食:润燥养阴,少吃辣多补“根”

寒露后,北方供暖前室内干燥,南方“秋老虎”余威仍在,很多人出现口干、皮肤干、大便干的症状。这时候若再吃麻辣火锅、烧烤,无异于“火上浇油”。广东的陈女士上周聚餐吃了顿辣锅,第二天嘴角就起了泡,医生说是“燥邪伤肺”。

推荐三类食物

根茎类:山药、莲藕、南瓜。山药煮粥能健脾,莲藕炖汤可润肺,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对眼睛好。

坚果类:核桃、黑芝麻。每天一小把(不超过20克),既能补脑又能防便秘。

白色食物:银耳、百合、梨。银耳莲子羹、百合粥是润燥经典,梨可蒸熟或煮水喝,避免生吃伤胃。

忌口清单

辛辣(辣椒、花椒)

油炸(薯条、炸鸡)

烧烤(烤串、烤鱼)

过甜(蛋糕、奶茶)

三、运动:舒缓为主,避开清晨“寒陷阱”

寒露后,昼夜温差能达10℃以上,清晨6-7点的气温最低,此时运动最易受寒。

推荐运动方案

时间:日出后(约7-8点)或下午4-5点,此时气温适中,阳气渐升。

项目:快走、八段锦、太极拳。这些运动强度低,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大汗淋漓伤阴。

注意事项: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换干衣服,避免穿湿衣服吹风。

四、起居:早睡不熬夜,情绪要“藏”住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的这句话,道出了寒露的作息关键。此时若熬夜,不仅会耗伤阴血,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北京的心理医生张主任发现,近期因“秋悲”来就诊的患者增加了30%,多数是长期熬夜的上班族。

情绪调节小技巧

登高望远:寒露后红叶渐染,去香山、栖霞山等地走走,看看层林尽染的美景,心情自然开阔。

闻香静心:点一柱桂花香或菊花香,闭眼深呼吸,能缓解压力。

写日记:把烦恼写在纸上,然后撕掉,相当于给情绪“排毒”。

五、防病:重点人群要“特殊照顾”

寒露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几类人要格外注意:

老年人:早晚温差大时尽量少出门,必须出门时戴帽子、穿马甲,避免头部和腰部受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天做3次“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慢慢呼气),能增强肺功能。

高血压患者:清晨起床要“慢三拍”(先躺1分钟,再坐1分钟,最后站1分钟),避免血压骤升。

过敏性鼻炎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定期更换床单被罩,减少尘螨刺激。

六、传统习俗里的养生智慧

寒露的习俗,藏着老祖宗的养生密码:

赏红叶: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的红叶,此时正红得热烈。爬山时深呼吸,能吸入更多负氧离子,对肺好。

吃芝麻:芝麻性平味甘,能润肠通便、补肝肾。把芝麻炒熟磨粉,加在粥里或撒在馒头上,简单又营养。

秋钓边:水温下降后,鱼游到浅水区,此时钓鱼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吃上鲜美的鱼汤。

饮菊茶:菊花能清肝明目,用杭白菊加枸杞泡茶,每天一杯,缓解眼疲劳。

Tips:寒露时节,养生需从穿衣、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等多方面入手。穿衣要护住脚、颈、腰,睡前泡脚驱寒;饮食应多吃根茎类、坚果类、白色食物润燥,忌辛辣、油炸、烧烤;运动选舒缓项目,避开清晨低温时段;起居早睡早起,调节情绪防“秋悲”;重点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需特殊防护。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方能守住健康,温暖过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寒露   节气   注意事项   清晨   起居   香山   情绪   红叶   北京   芝麻   根茎   烧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