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凉燥 ,温养脾胃好过冬,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阮传亮为大家送上寒露养生“锦囊”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国庆中秋双节刚过,闽南大地在“秋老虎”的余威中迎来了寒露节气。民间谚语“露水先白而后寒”告诉我们,无论此时暑气如何,寒露一到,天气必然进入“一天凉过一天”的节奏。如何安然度过气候渐燥、气温波动大的季节交替期?10月9日,海都记者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泉州市中医院副院长阮传亮为大家送上寒露养生“锦囊”。他认为,寒露节气要重点做好“滋阴润燥、减辛增酸、补养脾胃”。

阮传亮副院长说,寒露时节“深秋凉燥邪气当令”,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空气湿度降低,人体易受邪气侵袭,感冒、咳嗽、腹泻及过敏性皮肤病等问题高发。因此,养生核心需围绕“养阴防燥”与“温补脾胃”展开,既要抵御干燥对身体的影响,也要通过调理脾胃增强体质,为后续过冬打下基础。

在饮食调理方面,阮副院长认为,应针对时令多吃滋阴润燥食材,适当增加温性食物,巧妙搭配酸味甘润之品。

“寒露进补宜‘微温’忌‘大补’。”阮传亮特别强调,此时节脾胃功能尚在适应期,过度滋补易增加消化负担。早餐推荐食用粳米粥、糯米粥等温软食物,借助谷物的“健脾胃、补中气”功效,温和调理肠胃;午餐可搭配羊肉、牛肉、鸡肉等温补食材,但需注意与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避免温补过燥。

采访中,阮副院长还结合节气特点,推荐了三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1.姬松茸鸡汤:以姬松茸、莲子、鲜百合搭配鸡肉炖煮,补脾益肾、增强体质,尤其适合免疫力较低、易疲劳人群。

2.沙参板栗排骨汤:沙参、玉竹与板栗、排骨同煲,能益气健脾、养阴固肾,兼顾润燥与温补。

3.菊花柠檬饮:杭白菊、柠檬片、陈皮丝用开水焗泡,调入蜂蜜,可养肝明目、缓解秋燥引发的眼干、口干、便干等不适,作为日常饮品十分适宜。

编辑:周德庆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养生   寒露   脾胃   福建   锦囊   博士生   导师   阮传亮   副院长   节气   沙参   滋阴   邪气   鸡肉   体质   时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