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感叹“身体越来越差”,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
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是我们不懂“生存”与“保身”的平衡之道。
曾仕强教授指出:儒家教我们“求生”,道家教我们“保身”,两者兼顾,才能养出好状态。
儒家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励人积极面对生活,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但“求生”不等于“拼命”,更不是用健康换成功。
手脚勤快,心中有方向:儒家强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耕耘”需适度。
比如工作时专注投入,休息时彻底放松,避免“白天摸鱼、晚上加班”的无效消耗。
曾仕强教授批评“无事忙”现象:“很多人看似忙碌,实则在重复低效劳动,既浪费时间,又透支身体。”
朱元璋的“老乡团队”:明太祖朱元璋创业时,靠老乡们“拼命”打天下,但真正帮他定乾坤的,是道家人物刘伯温——他懂“劳逸结合”,关键时刻献策,事成后归隐。
这说明:只靠“拼”走不远,有智慧的“忙”才长久。
儒家养生核心:明确目标,合理规划,在“努力”与“休息”间找平衡,避免“用健康换名利”的本末倒置。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强行违背身体节奏。
现代人身体差,多因“逆天而行”:熬夜、暴食、焦虑……
心中平静,身体自然安:道家强调“静为躁君”,内心平静是健康的根基。
比如感到压力大时,试试“深呼吸+放空”:双手自然下垂,闭眼默念“我现在很平静”,3分钟即可缓解紧张。
曾仕强教授说:“手脚要勤快,但心不能乱,乱了就会耗气血。”
康熙与乾隆的教训:康熙一生勤政,晚年却因过度操劳而身体衰败;乾隆看似“潇洒”,实则奢靡无度,掏空身体。
这印证了道家“过犹不及”的智慧:太拼伤身体,太懒毁人生。
道家养生核心:顺应生物钟,不熬夜、不暴食,学会“忙里偷闲”。
比如午休15分钟、睡前泡脚、周末亲近自然,让身体回归“自然节奏”。
白天学儒家,晚上学道家。
白天积极工作,像儒家一样“入世”,但记住“事忙心不忙”——专注当下,不胡思乱想;
晚上放下焦虑,学道家“出世”,睡前不刷手机,可看书、打坐,让大脑“归零”。
“留得青山在”:健康是1,其他是0。
曾仕强教授告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名利都是空谈。”
比如加班时问自己:“这件事必须今晚做完吗?”非紧急事项可延后,优先保证睡眠。
用“三分法”平衡身心:遇到压力时,用《易经》“三分法”思维:不“非拼即躺”,而是“努力+调整”。
比如工作累了,不是硬扛或放弃,而是起身活动5分钟,喝杯茶,让身体恢复再继续。
身心合一,才是真“养生”。
儒家“求生”让我们“活得有意义”,道家“保身”让我们“活得长久”。
现代人不必纠结“该拼还是该躺”,而是学会“儒家的进取”与“道家的从容”:手脚勤快谋生,心中平静养身。
正如曾仕强教授所说:“真正的健康,是能忙能闲,能进能退——这才是中国人的养生智慧。”
《曾仕强全集》图书来啦~ 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