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染发剂被曝含致癌物,看看你正在用吗?转告父母:谨慎购买

陆阿姨今年55岁,头发早早花白。她为了看起来年轻点,每个月都要自己在家染头发。前两天,她和老友在小区遛弯,讲起“染发”这点事。

老友不无担忧地说:“你没看到前几天新闻吗?说是有5种染发剂里头检出了致癌物呀!”陆阿姨心头咯噔一下,回家就开始清点家里染发剂,越看越忐忑。可她转念一想——不是超市、药店都能买到的吗?真的有那么大风险?

其实,随着银发族抗老、白领一族追潮流,染发早已成了生活常态。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疑虑?家里父母是不是也经常染发?到底染发剂安不安全?有哪些成分需要格外留神?尤其是5种被央视曝光含有致癌风险的染发剂,是否就在你身边?

染发剂被曝“致癌”?权威解读真相究竟如何

很多人相信:正规渠道买的染发剂就绝对安全。但近几年市场监管总局多次抽检发现,有5种染发剂的样品含对苯二胺、对甲苯二胺、甲醛、重金属铅、苯等致癌风险物质。尤其是在劣质或三无产品中,超标现象更为高发。

权威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超标染发剂中,对苯二胺对皮肤刺激性极高,动物实验显示长期暴露可提升膀胱癌发生率约24.7%;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吸入或接触可引发白血病及鼻咽癌风险增高约17.2%。

部分重金属如铅、镉也会蓄积中枢神经系统,推高慢性中毒与恶变几率。

那么,染发剂怎么会含这些危险成分?一方面,部分厂商为追求色彩持久、快速定色,违规添加或未严格控制含量。另一方面,消费者自购低价、无品牌染发剂,缺乏有效监管,一不小心就掉进健康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正规大品牌染发剂并非全无风险——权威医学文献显示,即便合规产品,长期频繁染发,皮肤、头皮对致敏成分的累积接触,仍可能提升某些肿瘤的患病概率。但控制频次、科学选择产品、避免操作误区,风险其实可控。

坚持染发,身体可能迎来这3种健康隐患,尤其是第3个容易被忽视

很多朋友觉得染发“不过是个外用美容品”,其实背后的风险,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以下3个方面,家里有染发习惯的老人一定要注意!

皮肤过敏及炎症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氨类物质是已知过敏源。国家皮肤病临床研究中心调查,约有7.8%的染发人群出现红斑、瘙痒、水疱等接触性皮炎症状,部分人甚至严重至全身过敏。60岁以上人群皮肤屏障功能下降,风险更高。

癌症风险增加

长期使用含致癌物的染发剂(尤其是对苯二胺、甲醛、某些重金属超标产品),被多项权威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染发10年以上的人群,其膀胱癌相对风险增加约18.6%,部分长期理发师乳腺癌风险亦有上升。”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绝对风险不高,但可控因素应该尽量规避

慢性中毒与神经损害

重金属、甲醛若长期蓄积,部分研究提示与记忆力减退、头痛、慢性疲劳等神经系统症状相关。少数案例报道,慢性铅中毒还会影响肾脏及心血管健康。而这些损害往往悄无声息,特别容易被忽略。

除了个人健康,染发剂残留物还可能对家庭环境和儿童造成间接危害。因此,染发前务必擦亮双眼,科学甄别!

这样做,降低染发风险更安全:专业建议请收好

面对五花八门的染发产品,如何帮家人避开健康“黑名单”?

优先选择正规大品牌 产品有备案

认准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生产批号知名大品牌。避免在不明渠道或网络低价平台购买“三无”产品。查核包装有无全成分表、过敏警示及生产批号。

减少染发频率,把控操作流程

建议染发间隔不低于2-3个月,避免短期频繁染发。染发操作时佩戴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染发后彻底冲洗,减少残留;切忌头皮受到创伤时进行染发。

关注成分表,远离高风险物

主动避开标注含“对苯二胺”、“甲醛”等成分的染发剂,优先选择无氨、植物基配方。不过,即使植物染发剂也有少数含有过敏源,敏感体质仍要警惕。

过敏测试不可省

每次染发前,必须做皮肤斑贴测试:将少量染发剂涂于耳后或手腕内侧24小时,观测有无红肿瘙痒反应。尤其是首次使用新产品或父母年龄偏高时,更须慎重。

提升自身防护,注意日常饮食补充

常染发父母,更应重视肝脏解毒与免疫力支持。适当补充新鲜蔬果、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蓝莓、坚果、绿茶等,减少体内致敏物质损害。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对苯二胺暴露与皮肤接触性过敏反应》,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

《世界卫生组织致癌物分类》, WHO, 2023

《我国市场染发产品成分及监管现状》,中国药学杂志,2022

《膀胱癌与职业性致癌物接触流行病学分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染发后皮肤敏感反应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时尚   染发剂   致癌物   谨慎   父母   风险   成分   甲醛   皮肤   产品   重金属   膀胱癌   世界卫生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