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自己身上,独处变滋养

把心收回来


文/石方斋

独处的能力是一种强大的优势,是精神自由和内心丰盈的体现。

——题记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孤独等级排行榜”?

就是有人将孤独程度从低到高排名,依次是:

一个人逛超市/吃火锅/看电影/逛街/看海/看演唱会/旅行/去游乐园/搬家/看病

老实说,第一次看到时,我有点困惑。除了搬卧病在床确实需要额外的帮助,其他的对我来说,那不是什么“孤独惩罚”,简直是自由的代名词。

是的,我一个人做这些事,不仅不觉得孤独,反而感到一种……轻盈的享受。对我而言,选择独自行动,就像是按下了生活的“高效键”和“自由键”。

想想看:看电影时,不用讨论剧情,完全沉浸在那个光影世界里;逛超市时,推着购物车,漫无目的地游荡,思绪可以飘到任何地方;旅行时,路线、节奏、停留多久,全凭自己心意。

一颗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踏踏实实地放在自己身上,专注着眼前的事,解决着当下的问题——没有额外的期待,也不需要照顾旁人的情绪。我按照自己的节奏行事,省去了很多社交协调的时间和精力,我甚至觉得更自在。

哲学家说:自由不是做你想做的事,而是可以不做你不想做的事。

独自行动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不用分心,不用妥协,不必消耗。

当然,我不是超人。搬家打包累得腰酸背痛时,我也想过:要是有钱请人包办就好了;生病卧床行动不便时,我也会想:有专业陪诊该多方便。

看是,你看,这也不是孤独的问题,这只是现实生活的一些小麻烦。我的解决方案很直接:努力赚钱!能用钱解决的麻烦,就不必让它升级成情绪负担,更不必为此背上“人情债”,那才真的心累。

以前,我也挺在意别人的眼光。听到“你这样是因为没朋友吧?”之类的话,心里会咯噔一下,甚至想辩解。但现在我会在心里,或者直接笑着问对方一句:“然后呢

每次,这三个字像个小魔法盾牌,瞬间挡住了那些无谓的投射。我的生活我选择,我的感受不需要向任何人自证——我分得清什么是别人的看法,什么是我的真实所需。

最有趣的是,当我一个人身处这些场景时,我从未感到“只有自己”。

看海时,或许天地间只有我一人,但那份辽阔本身就是一种陪伴;逛超市、医院、影院、餐厅……身边有服务员、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有那么多活生生的人。我们或许没有交谈,但那种“人类在场”的感觉,像背景音一样温暖——人存活于世,除了自己,其他是否都像是背景音?

灵魂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我觉得,享受独处,也是一种“走向内心”的方式。它让我更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声音,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喜欢什么。

所以,如果你也在某个时刻,被迫或主动地独自做着这些事,感到一丝不自在或被评判的压力,我想对你说:

别被那个“孤独排行榜”吓到。试着把心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感受那份行动的自由,享受那份不被打扰的高效。觉得麻烦就想办法解决它。至于他人的目光?轻轻问一句“然后呢?”。

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

其实,独处的滋养不在消解孤独,而在证悟本自具足。当人停止以“欠缺”视角看待独处,寂静本身即成丰盈。

当我们将心收回自身,独处便成了滋养生命的源泉——心神归位,独处便从寂寥的旷野升为生命的道场——那里没有他者的回响,唯有无声自涌的泉,以清醒为源,以自在为流。

真正的孤独,不在于身边有没有人,而在于心里是否与自己失去了联结。

当你专注于当下,心在自己身上,你会发现,独处也可以如此丰盈,充满力量。这是一种自我陪伴的治愈,一种无声的成长。毕竟,能让自己快乐和自在,是生命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END/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美文   身上   孤独   丰盈   自由   高效   自在   内心   麻烦   超市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