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榜单正式发布,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蝉联前四强,杭州以数字经济与创新生态优势跃居第五,成都、南京紧随其后位列第六、第七。武汉、苏州、重庆、天津占据第8至11名;长沙、青岛、宁波、无锡跻身12至15名;西安、郑州、合肥、厦门、东莞则分列16至20位。榜单通过经济实力、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八大维度综合评估,全面展现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
作为长三角南翼核心城市,杭州以数字经济为引擎,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万亿元,数字产业占比突破38%。阿里巴巴、网易等龙头企业持续引领电商、云计算领域全球竞争,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科研机构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突破。
亚运遗产转化成效显著,钱江新城与未来科技城"双核驱动"吸引全球人才,城市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在营商环境评价中斩获满分,政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98%事项,为民营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重庆以"陆海新通道"为纽带,2024年国际班列开行量突破5000列,带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扩容。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落成,京东方第六代柔性屏生产线投产,推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重庆在基础设施维度表现亮眼:江北国际机场T4航站楼投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建成,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无缝衔接。尽管经济总量逼近4万亿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8%)略低于全国均值,成为未来破局关键。
从2015年的第35位跃升至第18位,合肥凭借"科里科气"的城市基因实现跨越式发展。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大国重器"相继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
"以投带引"模式成效显著:蔚来汽车、比亚迪等企业形成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2025年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在可持续性指标中排名全国第6,新能源发电占比达43%,"巢湖综合治理"项目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生态与科技双轮驱动特征显著。
纵观前20强城市,长三角占据7席,粤港澳大湾区入围4城,成渝双城经济圈2市上榜,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日益清晰。头部城市在数字经济(杭州)、先进制造(苏州)、国际门户(成都)等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而合肥、西安等新晋力量通过聚焦细分赛道实现突围。这份榜单既反映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多元路径,也揭示出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开放能级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