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都没演过的场景,竟然被我看到了!

人类选手和人形机器人选手

一起跑马拉松?

这个电影里都没演过的场景

4月19日在北京亦庄街头真实上演

万众瞩目之下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

“天工Ultra”

在20支机器人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

它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完赛

夺得了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冠军


这场马拉松十分特殊

人与机器人共跑21.0975公里的“半马”

同一路线但赛道分开

这种创新形式在全球尚属首次

早在比赛开始之前

很多网友按捺不住好奇心

掀起了机器人马拉松的热门话题讨论

“机器人能跑马拉松?”

“机器人和人一起跑是什么神奇画面?”

“去什么地方能给机器人加油?”

……


比赛开始后

网友们纷纷在网上分享小片段

“比赛有看点也有笑点

这些机器人怎么这么可爱呢”


初看外观

这些机器人的“高矮胖瘦”

及“颜值”都不一样

既有1.8米的大高个机器人

也有0.75米的“萌娃机器人”

有的机器人“镜头感”十足

不停跟现场观众挥手



根据赛制

参赛机器人应具备人形外观

可以实现双足行走或奔跑等动作

机器人以赛队的形式参赛

每支队伍配有工程师、操作手等保障人员

比赛期间也允许换电和换机器人


为了让人形机器人提速

在赛场上有更好的发挥

各支参赛队在赛前

都对自家机器人选手进行了反复测试

有的让机器人穿上跑鞋

有的给机器人设计参赛服

有参赛选手笑称

“机器人比我都努力”

对于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小巨人队”来说

站上赛场即是胜利

研发团队由11人组成

包括7名教师和4名学生

成员覆盖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服装设计等专业


在这场比赛中

机器人被“一视同仁”

和人面临一样的赛事地形

既有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

也有长缓坡、短陡坡路段

以及石板路、草地、石子路区域

机器人奔跑的稳定性、散热能力

都会面临巨大的考验


“旋风小子队”领队崔文昊介绍

团队给机器人做过21公里测试

大概在15公里处

机器人脚踝电机和连杆之间的螺丝断了

团队经过分析和研讨

立即对这个结构件进行了加强



也有团队给机器人买了近十双跑步鞋

练废了三四双

陪练员陪跑太累

团队甚至还买了一辆电三轮车



在比赛中

有机器人摔倒

也有机器人需要充电休息一会儿

但这都没减弱大家对它们的喜爱

“加油!加油!”

不少观赛市民给机器人加油打气

有网友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机器人摔倒的瞬间

仿佛一个笨拙却努力的生命突然失衡

这种共情背后藏着

我们与科技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结”



这或许就是这场比赛的意义

在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技术测试的同时

也让机器人走出实验室

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科技走进现实

赋能美好生活的价值


参赛即胜利

完赛即英雄

作为跑圈“新人”

人形机器人跑马之旅才刚刚开始

未来还会有更多

“体育+科技”的跨界实践和应用

展现从“人机共生”

向“人机共荣”发展的美好图景


经过马拉松赛事的锤炼

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整机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进入

特种危险作业、智能制造

商业服务甚至家庭场景

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



正如同本次机器人半马的完赛奖牌

奖牌表面的电路纹路

寓意四通八达的营商环境

通过折叠变换

可以立体呈现人形机器人造型

传递出科技赋能产业的赛事理念



以创新为驱动

机器人们所跑出的每一小步

都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步

未来已来,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人机   马拉松   人形   北京   机器人   赛事   选手   场景   团队   机器   体育   电影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