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天天小酌几口保健康,哪怕胃口差点,也要喝一杯!”在本市一处老旧小区的傍晚,63岁的王大叔和邻居们围坐在花园凉亭。
手里晃着装着自家泡的药酒。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喝了补身体、驱风湿,还有人说能助眠安神。
王大叔更是自信满满:“我爸那辈子都这么补,现在我血压都不高,这酒可不能断。”听他这样说,旁边的李阿姨却皱起眉头:“老王,你就不怕慢性病上门?”场面一度陷入尴尬,但大家的关注点也都集中到了药酒、补酒这件事上。
药酒真的像大家说的那么“神奇”吗?老王的好身体是喝药酒得来的吗?其实,不少人把药酒、补酒当“灵丹妙药”来喝,却忽略了里面隐藏的巨大健康隐患。

医生提醒:药酒、补酒绝不是保健饮料,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长期饮用不仅可能损伤肝脏,还会对大脑神经产生损害。到底药酒背后还藏着哪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为什么医生会建议“马上停止”?
放下杯中酒,仔细看看隐藏在香气背后的真相,也许会令你大吃一惊,那一小口药酒,可能正在“偷走”健康岁月。到底是身体变好,还是健康账单悄然递增?很多人没想到,尤其是第3个风险,几乎无人重视。
不少中老年朋友深信:“药酒补气血,喝点利健康。”但医学权威机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多次发文提示,药酒里的双重风险非常突出。
酒精本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其长期摄入涉及肝脏、心脑血管、神经等多系统损伤。
并且,药酒中常含有川乌、草乌、附子等中药成分,这些成分虽有一定药效,但也存在毒性。研究显示,药酒导致的中毒事件,有近八成与上述成分超量有关。

更为严峻的是,肝脏作为人体最大解毒器官,首当其冲受到损害。据《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统计,因长期饮用药酒导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占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19.3%”,其中6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例最高。
肝细胞死亡、纤维化等问题,患者自觉症状往往并不明显,待发现时已发展为慢性肝病,危害极大。
更危险的,是很多人抱着“保健养生”的心态,每天固定饮用,变成了“慢性自我中毒”。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人群,药酒更会加重代谢负担,导致病情反复。

不少人“小酌怡情”,以为无大碍。实际上,据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研究,长期饮用药酒、补酒人群,身体出现的负面变化尤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肝功能异常,发展为慢性肝损伤
数据显示,长期每日饮用50ml以上自制药酒者,1年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升高至27.8%,明显高于不饮者。许多自泡酒因用药成分不明、剂量失控,更容易造成“隐匿性肝损害”。

认知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
2021年《中华神经科杂志》报道:中老年群体长期饮用药酒,大脑反应测试分数下降15.2%,主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其原因在于酒精和中药成分共同作用于脑神经,慢慢侵蚀脑细胞。
心脑血管风险升高
药酒一度被宣传为“通血脉”,但事实上,酒精摄入可使高血压风险升高12%~20%不等(中国老年医学会数据),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心律不齐”发作风险较高,罹患心梗或中风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盲目跟风、私自泡造药酒,把握不准配方剂量,导致“毒副作用”严重叠加。临床上,曾有老人仅因“饮药酒治风湿”,一个月后出现黄疸和肝衰竭,最终遗憾离世。
医生建议:药酒非保健,真正护肝养生该这样做
明明是为身体好,为什么最后受到伤害?医生提醒:药酒、补酒决不能作为日常保健饮用品。那么,如果想养护身体、预防疾病,科学方法才是关键。
如已有“喝药酒治亚健康”想法,应立即戒断,避免肝脏、神经持续受损。发现乏力、胃口差、皮肤变黄,建议尽快就医检查肝功能。
养肝首选健康饮食与作息
依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保持50-65克、脂肪不超50克、更少精制糖,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均有助于肝脏修复。充分休息、保持作息规律,也能显著降低肝脏代谢压力。
定期体检+权威指导,及时纠正亚健康倾向
每半年一次肝脏、血脂、血压等常规健康体检。如确有身体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体体质科学用药,不可自行配制药酒。
适量运动,稳定免疫系统
中老年人“慢走30-40分钟/天”,不仅有助于血脂代谢,还能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是世界公认最佳养肝运动。

注: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老年人药酒饮用行为与健康风险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中心
《酒精相关性记忆障碍及大脑损伤机制》—《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
《酒精摄入与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中国老年医学会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