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火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达5500万公里,最远可达4亿公里,但人类对这颗遥远星球的探索,从未停歇。
4月24日,封面新闻记者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获悉,中国国家航天局面向国际社会发布《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共开放天问三号探测器20千克质量资源,与国际同行共同开展火星探测与研究。
“中国航天日”科普展火星探测展区。(封面新闻记者边雪 拍摄)
天问三号任务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实施。天问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上升器、服务器组合体和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组成,共配置6台科学载荷。
其中,轨道器环火轨道为约350公里圆轨道,姿态对日定向,设计寿命不少于5年,配置中红外超精细成像光谱仪和火星全球多色相机;服务器环火轨道为近火点约400公里环火大椭圆轨道,留轨探测约2个火星年,设计寿命不少于5年,配置沉降ENA极光探测仪和高精度矢量磁强计;着陆器配置超宽带探测雷达和拉曼-荧光光谱仪。
“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挑战这一人类航天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任务不仅需要突破距离上星际航行的极限,更要在火星表面完成采样、起飞、轨道交会等九死一生的技术动作,其难度远超月球采样,堪称航天领域的“极限挑战”。
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在采访中表示,中国航天技术在近10年的发展中,已具备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能力,在科学级、技术级、测控级、载荷级等多层级牵头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中国国家航天局开放的天问三号国际合作质量资源包括不超过15千克的轨道器资源和不超过5千克的服务器资源,欢迎国际伙伴参与天问三号任务,共同探索火星奥秘,拓展人类认知。具体技术指标等内容可以通过中国国家航天局官方网站查询。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