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水电站,不建巨坝!竟靠隧道引水,这操作太颠覆!

​雅鲁藏布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的开发方案,藏着“高效用能”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智慧。

​​

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修水电站,这回有新鲜招了!

他们琢磨出一个办法,既能用上这条大河的巨大能量发电,又能把对环境、特别是对农田的伤害降得很低。

这法子真爽,关键就在不搞以前那种“拦起来、高筑坝、大片淹地”的老路子。

为啥特别要保护地?

地点选得好啊!

工程主要在西藏的林芝这地方干。

林芝位置特殊,是整个青藏高原难得的好地方。

这里海拔不高,气候暖和点,有大片能种粮食的平地。

要是按老法子建那种又高又大的水坝,麻烦大了!

大水一淹,好端端的良田就没了,很多村子也得搬家。

这不光是粮食少了那么简单,水土一毁,想恢复可就难了。

那新办法妙在哪?

核心就是:坝不要修太高!

再配上隧道引水,再加个小梯级开发。

咱一点点拆开说。

首先,坝不高。

坝矮了,水就不会一下子淹那么大片地方。

林芝宝贵的农田和人家住的村子,基本都能保住。

其次,用水道(隧道)引水是关键。

水不是漫过地表大面积拦起来的。

他们打了个地道,让大部分河水乖乖地从山下流过去。

这就相当于让水自己走条近道。

这样做,地面上的树啊草啊,还有老百姓的房子、村庄,基本不用动。

对地面上生活的打扰少太多了!

第三,玩转“梯级”这招。

雅鲁藏布江下游这段特别陡,天然落差就很大,从高到低,水流冲下来的力气特别足,发电潜力巨大。

他们没想一个大工程吃独食,而是巧妙地把这整段路,按地势高低分成五级。

就像爬楼梯,一级一级来。

每一级修个不高的小水坝和配套电站,把这一段路的能量刚好用完。

用专业点的话说,这就能“吃干净”水流的力气,发电效率反而更高。

为啥?

因为每一步都用得恰到好处,一点不浪费。

还有个聪明的做法:隧道不用打得太长。

太长太深的隧道,挖起来工程太大,对山体破坏也会增加。

他们就选短距离、相对好挖的位置打隧道。

这样省工、省时、破坏小。

还有一个意外好处:水流本来绕山走弯路,费时间力气。

隧道引水就像给水开了条直路,水流更快更猛,能发更多电。

一举两得,爽!

这种“低坝+隧道引水+梯级开发”的组合拳,好处确实看得见。

跟老式高坝比,它不会淹掉成片土地和村庄。

跟那种东一个西一个的小水电站比呢?

这些小电站零零散散,发的电不多,管理也麻烦。

新办法集中力量,在关键位置搞,规模不大不小刚刚好,效率高多了,成本低效果好。

为了把这件大事管好、管到位,特意成立了一个叫“中国雅江集团”的大单位。

这单位干啥的?

就是专门负责协调整个工程从头到尾的所有事情。

把修坝的技术、保护环境的要求、跟当地老乡怎么沟通好,方方面面力量都拧成一股绳。

这样好干活,也容易保证在发电的同时,真能把保护环境的事做到实处。

当然啦,大家关心最多的还是生态问题,还有工程透不透明。

比如,水里的鱼能不能正常洄游产卵?

山上的水土会不会流失得更厉害?

大家想看得更清楚。

建议呢,下一步要把环境评估报告、保护鱼类的具体计划这些核心信息,大大方方地公布出来。

让老百姓、专家们都看清楚,到底做了哪些保护措施。

这样大家才心里有底。

同时,特别欢迎大家伙儿一起来盯着工程的进度和效果。

有啥好点子、好建议,随时提。

一起想办法,让这个超级工程真正做成一个模范样板:既要搞发展发电,更要爱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好青山绿水和良田。

所以你看,雅鲁藏布江下游这个水电开发方案,实实在在是在高坝模式上做了大升级。

他们找准了这条江蕴含的巨大能量,同时呢,在关键问题上,把林芝那片宝贵的土地保护得牢牢的。

既开发了能源,也守住了生态的红线。

这对咱中国以后干大型水电工程,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学习的好例子。

保护家园,利国利民,这事儿干成了,大伙儿看着都提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4

标签:科技   雅鲁藏布江   水电站   隧道   操作   林芝   梯级   工程   下游   电站   水流   关键   水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