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2025上海(静安)世界咖啡文化节,静安全城都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气。昨天,主会场市集在丰盛里·静安寺广场和久光百货1618弄火热开市,在五花八门的咖啡口味和品类、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心城市创始人兼CEO、“国际静安推介官”朱一宁却特别留意到了一处看似不起眼的小设计:咖啡垃圾分类。
不同于一般的垃圾分类种类,市集现场的垃圾桶针对咖啡市集摊位可能会产生的垃圾,贴心地设置了“咖啡渣”“咖啡杯”“干垃圾”三个种类的垃圾箱,每一种类型的提示牌下都仔细标注了“请勿投放其他垃圾”字样,进行二次提醒。
其中,“咖啡杯”提示牌上还用小字注明“如有残余液体请倾倒干净”,“咖啡渣”提示牌则用小字注明“少量残余咖啡液可倒在此处”,细致考虑到了人们在扔垃圾时可能遇到的每一种情况,清晰具体,一目了然。
这一细节虽小,却饱含温度与人文关怀,给朱一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设置咖啡垃圾分类垃圾桶的细微处,体现出的是静安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全球化先进理念,从中亦能够读出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等“普世价值”和理念的践行与追求。
在朱一宁看来,喝咖啡喝的不仅仅是咖啡本身,更是能从中体会到一座城市的治理理念、感悟到一个城区的历史底蕴,并身临其境地品味到一种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静安寺区域也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在市集现场,朱一宁遇到了好几位国际友人,他们大多是刚刚抵达上海,途经静安寺附近,或是把静安寺作为他们开始上海甚至中国旅行的第一站。外国人Tina就是在来静安寺旅行途中,被寺庙周围的各色咖啡摊位所吸引,忍不住前来体验。这一刻,静安和静安的咖啡文化节就是Tina开启这次旅途的契机。
朱一宁认为咖啡确实具备这样的“入口”属性。很多时候,咖啡更像是一种载体和契机,通过与好友相约喝咖啡这一“入口”,能够顺势解锁其背后的关于生活方式、社交、文化等的更多可能性。咖啡除了是咖啡本身,还是“咖啡+”生态的第一环,喝着咖啡,可以与老友相约叙旧畅聊,可以进行一场弄堂与历史街区的CityWalk,还可以通过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品牌,品尝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质。
“每一杯咖啡都是一场流动的城市记忆。”咖啡是联结起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关系的纽带,朱一宁说,咖啡节不止有咖啡,它还关乎城市治理,关乎产生内容、产生文化,而最终这些内容会穿越时间,成为与这个城区紧密相连的、密不可分的记忆。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