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划红线:绝不自营?商家心里门儿清

各位,当美团突然拍着胸脯说"绝不自营,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时,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手里的奶茶差点洒了——这大哥前几年又是开买菜又是搞优选,恨不得把菜市场、便利店全搬进app,现在咋突然转性要给商家当"活雷锋"了?


别急着感动,咱们先看个反差萌:这边刚喊出"把流量留给商家",那边"浣熊食堂"就带着12家品牌商家开表彰大会,又是发奖励又是"共享经验"。全聚德、乐乐茶这些大哥坐在台下领奖时,中小商家估计正对着后台的流量数据发愁:凭啥同样交着佣金,你们的曝光量涨164%,我的订单量跌成心电图?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美团这场"不抢饭碗"的戏码,到底是真心赋能商家,还是换了个马甲的"温柔圈地"?外卖补贴退潮后,消费者、商家、骑手又该如何在新的游戏规则里活下去?

一、"浣熊食堂":披着"食品安全"外衣的流量分配器?

美团说"浣熊食堂"是为了"探索食品安全高标准管理",这话听着没毛病——毕竟谁没在外卖里见过头发丝、苍蝇腿?但当你发现入选的12家品牌全是连锁大佬(全聚德、窑鸡王、乐乐茶...),中小商家连入场券都摸不着时,就该品出点味儿了:这哪是"食品安全标杆",分明是"流量VIP俱乐部"。

数据不会说谎:浣熊食堂商家曝光量涨164%,订单量涨60%。这背后是美团把以前撒给消费者的补贴,悄悄转移到了这些"嫡系部队"身上。以前平台靠"0元奶茶"抢用户,现在靠"优质商家"锁商家——你想进这个圈子?先得符合平台的"食品安全大数据"(说白了就是订单量、好评率、投诉率得过关),还得接受平台的"经验共享"(其实是按平台的规则改菜单、调价格、搞运营)。

有中小商家吐槽:"以前是平台逼着你降价,现在是逼着你'合规'——不合规就没流量,合规了利润可能比降价还低。"这话扎心但真实:全聚德这种大品牌能玩得起"透明后厨"(装摄像头、雇专人管理),但一个夫妻老婆店,你让他花几万块搞"明厨亮灶",他可能宁愿关店。

所以"绝不自营"的真相是:美团发现直接下场开店(比如之前的"美团买菜")太麻烦,又容易挨骂,不如扶持一批听话的头部商家,用他们当"活广告",既赚了佣金,又落了"赋能行业"的好名声。这招比自营聪明多了——既不用承担开店风险,又能通过数据和资源控制供应链,简直是"无店铺自营"。

二、补贴退潮:从"撒币狂欢"到"各方算账"

还记得三个月前的外卖大战吗?那会儿打开app全是"3元喝奶茶""5元吃炸鸡",消费者像过年囤货一样薅羊毛,骑手小哥电动车都快骑冒火星子,商家后厨忙得像战场——但热闹背后,是一本谁都算不清的糊涂账。

消费者:"0元购奶茶没人取"不是段子。我邻居小张连着薅了5杯"0元奶茶",结果商家接单后直接关店,电话打不通,平台客服说"已补偿5元券"——合着我白等一小时,你还赚我下次消费?

商家:订单量翻倍,利润却腰斩。某奶茶店老板老王说:"补贴期间一天接300单,比平时多100单,但每单利润从5元降到1元,还得雇临时工加班,月底一算账,倒亏2000块。"更惨的是那些跟风降价的小店,补贴一停,老顾客嫌贵不来了,新顾客被"卡单"伤透心,直接关门大吉。

骑手:收入翻倍的代价是"连轴转"。小李跑美团专送,补贴期间每天干14小时,到手能有500块,但"超时差评"也翻了倍——商家出餐慢,顾客催单急,平台还卡配送时间,"有次我提着20杯奶茶爬28楼,超时1分钟,顾客直接投诉,一天白干。"

平台:订单创新高,但亏损也创新高。有媒体扒过,某平台一季度补贴烧了20亿,订单量涨30%,但股价跌了15%——股东不傻,"用亏损换增长"的故事讲不下去了,监管一约谈,立马乖乖收手。

现在回头看,那场"外卖大战"就像一场集体高烧:消费者烧得迷糊(以为能一直薅羊毛),商家烧得亢奋(以为订单能一直涨),平台烧得上头(以为能垄断市场)。退烧后才发现:消费者得为品质买单了,商家得为利润发愁了,平台得为合规头疼了——谁也别想再靠"撒币"过日子。

三、平台转型:从"价格战"到"责任秀"

补贴停了,平台总得找点新活儿干吧?于是我们看到:美团推"浣熊食堂",饿了么搞"百亿补贴升级",京东玩"小时达"——本质上都是从"烧钱抢量"转向"讲故事要政策"。

先看"百万亮厨"计划:"图文实况、视频直播后厨环境"。这招确实戳中消费者痛点,但实操起来怕是另一回事。有骑手小哥告诉我:"很多商家的摄像头对着天花板,或者只拍洗菜池,炒菜区根本不照——你直播个寂寞?"更别提那些为了省钱用"过期食材"的小店,摄像头装得再亮,能拍出肉变质了吗?

再看骑手养老保险:"过去6个月有3个月收入达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自动获得补贴资格"。这话听着暖心,但全国骑手平均月收入也就五六千,很多人干不满6个月就跑路(骑手流失率超50%),真正能拿到补贴的,怕是不到10%。某骑手说得扎心:"平台与其搞这种'有门槛的福利',不如把每单配送费涨1块钱——我们缺的是真金白银,不是画饼。"

最妙的是美团股价:消息一出,股价跌1.7%。资本市场永远最诚实——投资者不关心你"绝不自营"的口号,只关心你能不能赚钱。补贴降了,订单量可能跌;扶持头部商家,中小商家可能跑;搞"责任秀",成本又上去了——这账算下来,股价不跌才怪。

四、新平衡:谁能在"后补贴时代"活下来?

外卖行业折腾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各方都得让步"的时刻。消费者得接受"奶茶从10元涨到15元",但有权要求"别再卡单、别用烂食材";商家得放弃"靠补贴躺赢"的幻想,专心把口味、卫生做好;骑手得在"收入"和"保障"之间找平衡,别再拿命换钱;平台得收起"垄断野心",真把商家当伙伴,而不是"提款机"。

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平台的心态转变。美团说"把流量、品牌、销量都留给商家",这话得落实到行动上:少搞点"流量VIP俱乐部",多给中小商家留点曝光;别再用"高佣金+低补贴"压榨商家,把抽成比例晒在阳光下;骑手福利别搞"门槛游戏",按国家规定交社保——你对生态负责,生态才会反哺你。

至于消费者,咱也得清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外卖不是"慈善行业"。以前薅的羊毛,现在可能要连本带利还回去,但只要商家不偷工减料,平台不瞎搞套路,多花几块钱买份安心,值。

结语:

美团这场"不抢饭碗"的戏码,说到底是外卖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共存"的转折点。未来我们不用再猜"平台会不会自营",而要盯着:中小商家能不能公平分到流量?骑手能不能拿到合理的钱和保障?消费者能不能吃得放心又不肉疼?

毕竟,外卖平台不是"慈善机构",也不该是"垄断大佬"——它该是个"搭台子的":让商家好好唱戏,让骑手安心送戏,让消费者开心看戏。如果连这个本分都做不到,再响亮的口号,也不过是"把你卖了还帮数钱"的温柔一刀。

最后送平台一句话:与其喊"绝不自营"的口号,不如多给商家降1%佣金;与其搞"百万亮厨"的噱头,不如把每单配送费涨5毛钱。消费者、商家、骑手心里都有杆秤——你对我们好不好,我们用脚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标签:科技   红线   商家   骑手   平台   消费者   外卖   奶茶   浣熊   全聚德   流量   订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