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威胁关税加到35%,拿不出6000亿美元的欧盟,转头制裁中国

«——【·前言·】——»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加征35%关税,要求兑现6000亿美元投资承诺。面对美国霸凌拿不出钱的欧盟,反将矛头指向中国?

«——【·美欧贸易博弈升级·】——»

8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访时,对欧盟发出新的关税威胁。他声称,如果欧盟不兑现此前承诺的6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将对欧盟商品征收35%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数字比最初威胁的30%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

这场争端源于美欧在7月27日达成的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商品的关税从30%削减至15%,作为交换,欧盟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购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 然而,《国会山报》的深度分析指出,这份协议充斥着模糊措辞和空洞承诺。

协议中“承诺”“努力解决”等模棱两可的表述,为日后的扯皮埋下了伏笔。例如,欧盟官员在协议达成后立即澄清,所谓6000亿美元投资完全依赖私营部门自愿,欧盟既不提供担保也不承担强制义务。

这种模糊性使得特朗普在协议墨迹未干之际,便以“未兑现承诺”为由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对于欧盟而言,这一协议原本被视为“止损”之举。15%的关税虽低于特朗普最初威胁的30%,但仍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且协议要求欧盟在能源、军事等领域增加对美依赖,引发内部强烈不满。

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称,关税协议将对出口导向型产业造成“致命威胁”,慕尼黑伊福经济研究所测算,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因此下降0.2%,工业增加值降幅或达1.5%。

«——【·欧盟的战略摇摆·】——»

面对特朗普的狮子大开口,欧盟本可寻求与中国合作以对冲美国压力。毕竟,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8200亿欧元,且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技术等领域存在广泛合作空间。

然而,欧盟却做出令人意外的选择:调转枪口对中国发难。 据“政客”网站欧洲版报道,欧盟正以所谓“中国援俄”为由,威胁实施制裁。其借口是中国企业暗中向俄罗斯出口无人机发动机,通过幌子公司将产品伪装成“工业制冷装置”以规避西方制裁。

这一指控缺乏确凿证据,路透社的报道仅援引“匿名欧洲安全官员”的说法,且乌克兰从俄罗斯无人机残骸中发现的零部件,既有中国标记,也包含大量西方国家产品。

欧盟的这一转向,暴露出其战略自主性的困境。欧盟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使其在贸易谈判中处于弱势,被迫接受不平等协议;欧盟试图通过对华强硬姿态,在跨大西洋关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然而,这种“选边站队”的做法,不仅损害中欧互信,也加剧了欧盟内部的分歧。例如,在2024年电动汽车反补贴税投票中,德国、匈牙利等5国明确反对,比利时、西班牙等12国弃权,凸显欧盟对华政策的脆弱性。

«——【·中国成为替罪羊·】——»

欧盟对中国的制裁威胁,本质上是一场政治表演。其核心逻辑是将俄乌冲突的责任转嫁中国,以转移国际社会对美欧贸易博弈的注意力。然而,这种指控在事实和逻辑上均站不住脚。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秉持中立立场,严格执行全球最严的军民两用出口控制政策。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多次强调,中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涉事企业全部为民用供应商。

反观欧盟,尽管声称“支持乌克兰”,却在2024年仍从俄罗斯进口316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和2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自身行为与指责中国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欧盟的制裁措施存在明显的双标。例如,欧盟在对俄制裁中多次针对中国企业,却对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加剧战事的行为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执法,暴露了其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虚伪性。

美欧贸易博弈与欧盟对华制裁,折射出当前国际秩序的深层矛盾。美国以“美国优先”为旗号,通过关税威胁、投资勒索等手段推行单边主义,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欧盟则在战略自主与对美依赖之间摇摆,其对华政策既想获取经济利益,又受意识形态偏见束缚,最终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困境。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事件再次证明,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单边制裁或政治操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主义。

例如,中国在2024年与东盟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社会对美欧单边主义的批评日益强烈。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制裁将对可持续发展目标造成负面影响。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近期演讲中呼吁,欧洲应“摆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通过加强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合作,构建更平衡的全球经济格局。

«——【·结语·】——»

美欧贸易博弈与欧盟对华制裁,是一场权力与利益的复杂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威胁巩固霸权,欧盟在妥协与对抗中迷失方向,而中国则成为这场博弈的无辜受害者。

历史经验表明,单边主义只会导致双输,多边合作才是共赢之道。欧盟若继续追随美国的霸权逻辑,不仅将损害自身经济利益,也将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回归平等对话,才能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财经   美方   关税   中国   欧盟   美元   美国   协议   贸易   乌克兰   德国   中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