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50米的红山上,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文化艺术宝库”。
其建设、保护与发展的千年历程,凝聚着中华各民族的心血与智慧,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
4月27日,暌违已久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以全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重新开放后,“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三星堆博物馆首个“世界遗产主题系列特展”,正式于这天拉开帷幕。
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典范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在这里“碰”了个正着。
超三分之一展品首次出展
本次展览由三星堆博物馆和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共同原创策展,共分为“建筑”“珍宝”“数字专厅:壁画”“保护利用”四个部分,旨在通过建筑历史和美学智慧、珍宝文物、保护传承三大维度,演绎了一首布达拉宫1300年春秋的文化交响曲,展现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
展厅内部
除了布达拉宫建筑本身,宫内珍藏的众多古籍文献、壁画、雕塑及瓷玉器等,均是布达拉宫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宗教价值和文化意义。
而在本次展览中,就展出了来自布达拉宫珍藏的佛像造像、典籍经卷、美锦服饰、生活用具等诸类展品110套,其中有超三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出展。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阐释文物所代表的文化交流,尤其是以汉藏民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所产生的共鸣。”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主任多吉平措说。
例如在展览现场,展出了多件从布达拉宫带来了许多历史上清代中央政府赏赐给西藏的丝织品,例如珍贵的匹料、成衣等,还包括了用丝织品制作的手持旗幡。
金质双龙戏珠菊瓣纹盘
多吉平措介绍,这些匹料、龙袍上,大多都绣有龙纹,是当时清政府赏赐给西藏高级官员的物品。“西藏一直保存着这些重要的礼物,所以在过了数百年之后,这些匹料和成衣的色彩依旧艳丽,纹样还是那么精美。”多吉平措还提到,除了匹料和龙袍,龙纹还出现在很多展品中,例如唐卡、金铜造像等。
回顾布达拉宫修缮之路,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本貌
布达拉宫以宫堡式建筑群的建筑成就著称。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依红山而据,坐北朝南,与红山形成了“山是一座宫,宫是一座山”的壮观景象。
然而,如何对体量庞大的布达拉宫进行日常维护工作,既是焦点,也是难点。
多吉平措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布达拉宫。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完成两期大规模里程碑式保护修缮工程,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布达拉宫的历史原貌。
铜鎏金龙柄执壶
如今,更是转变为使用多角度、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在本次展览第三单元的数字专厅,便展示了东大殿北壁壁画、红宫二回廊壁画、十三世灵塔殿壁画等代表性壁画,通过数字投影的形式生动还原壁画的肌理和叙事逻辑,让观众不到布达拉宫,也能够近距离地体会到其壁画的独特之美。
除了对建筑本体的保护外,对布达拉宫内部、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例如古籍文献等,也在积极地实施保护工作。
因此,布达拉宫才得以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后,依旧保持原貌,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典范。
(综合中国新闻网、极目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