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生日,共同祝福!



今天(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1921年夏天,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起航,从四渡赤水到饮马长江、从引领改革潮到领航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走向和亿万人的命运,唯一不变的依旧是爱国、为民的初心。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没有哪个政党,能比中国共产党更懂中国,更懂中华民族的渴望,更能扛起复兴使命。以使命之名,104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推动中国浩荡前行。




1935年,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

如此畅想未来:

“我们相信,

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在革命的道路上,

面对严刑,他正义凛然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

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36岁,他英勇就义,

留下了激励后人的铮铮誓言

也留下了复兴中华民族的理想种子。



1955年,

在美国被软禁的钱学森,

在临回国前对报界发表讲话说:

“我打算竭尽努力,

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的同胞能过上

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



1960年,在他的具体领导下,

我国研制成功第一枚导弹。

他还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

相关试验工作,

1966年

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仅仅十多年时间,

我国国防尖端技术

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在他心里,

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助力中国航天,

更以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祖国。




1960年,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王进喜和队友们

写下如此豪迈诗句: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

天南海北来会战,

誓夺头号大油田!”



在苦难中成长,

王进喜以朴素的报恩思想

和极大的劳动热情,

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

危急时刻,

他跳进泥浆池,

用身体制止井喷。

最终他带领1205钻井队,

只用短短六天时间,

打出了大庆油田

历史上的第一口井。



“宁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这位铁人,

最终用短暂的生命践行了铿锵誓言。




1988年,

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如此写道: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

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

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才是一生中

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的毕业留言册


他胸中亮着一盏“报国”的灯,

放弃海外优越的条件回国,

率先垂范,

为祖国奉献赤胆忠心。

他用生命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回国七年,

就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

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

推向最前沿。


△黄大年与万米钻机模型


58岁,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但他这份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仍激励我们“只争朝夕”。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没有哪个政党,能比中国共产党更贴近人民,更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来自人民,104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一起共克时艰、创造幸福。




7岁成孤儿,

在乡亲的拉扯下长大,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扶老携幼,

做好事从不留名;

他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

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

他干一行爱一行,

甘做“螺丝钉子”。



他是无私的火烛,

一生奉献给人民,

在短暂的人生里,

他让“雷锋”成为一种精神和荣光。




在福建东山县

做了任期最长的县委书记,

谷文昌说: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

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

我们就去做什么。”



把自己的生命

注入生生不息的绿树,

在荒沙滩上,

他带领干部群众

筑堤、挑土、植草种树,

在194公里的海岸线

筑起了“绿色长城”,

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

群众称他为“谷满仓”。




他是

“时刻想着群众,忘记自己的人”,

做事“一贯有益于广大群众”,

时至今日,

当地群众仍然

“先祭谷公,后祭祖宗”。



把群众的事

当作自己的事来对待

廖俊波经常挂在嘴边的

一句话是:

“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

怎么干都不过分。”



“每年都要给老百姓一个惊喜。”

这是他担任

福建政和县委书记期间,

对人民的承诺。

3年多时间,

当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万多人。

他无私忘我地奉献,

“帮老百姓干活,

怎么干都不过分。”




他的微信名叫“樵夫”,

从走上工作岗位

到主政一方发展,

他几十年如一日,

夙夜在公、勤政为民,

俯首甘为“樵夫”。



1990年,

26岁的钟扬

在入党志愿书中郑重写道:

“我是一个在红旗下长大,

受党的教育培养多年的

青年科技人员。

愿为党工作,

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他连续援藏16年,

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

4000多万颗种子,

用心培育大批优秀学子……

在53岁的人生旅程中,

留下太多不平凡的足迹。



他始终坚信: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

唯独没有自己。




青春有多少种选择?

走出大山,回到大山

是黄文秀的答案。



2016年

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她

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

2018年3月,

她主动申请来到

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

担任第一书记


她跋山涉水挨家挨户上门

村民不搭理,她就帮扫院子

帮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

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计策

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

有一张手绘的百坭村贫困户分布图

每次走访完

她就画下这样的地图

标出每一户人家的名字和位置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黄文秀带领群众搞种植

发展农产品电商

实现了贫困家庭户户有致富门路

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的目标




从1921年到2025年,

从58名党员发展到突破1亿名,

中国共产党一路乘风破浪,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未改。



民族复兴的词典里,

没有“容易”唯有“奋斗”;

造福人民的道路上,

没有“敷衍”唯有“奉献”;

如此,

人民才有信仰,

民族才有希望,

国家才有力量。













精彩视频



来源丨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

编辑丨王清莲

责编丨杨 萍

审核丨余绮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历史   生日   中国共产党   中国   群众   生命   我国   初心   中华民族   樵夫   共产党人   老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